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的现状与问题探析* 2020-06-01
目前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运河非遗保护形势严峻、运河非遗旅游开发层次较低、各自为政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大力开发运河非遗体验旅游项目,积极推进运河非遗旅游开发的区域联动。
-
群众文化与非遗保护的有机整合探讨 2020-06-01
我国具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使得民间传统文化得到积累和沉淀,散发出强烈的文化艺术魅力.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繁盛多样,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良好的保护与继承成为一大重点探讨问题.如今,群众文化的地位逐渐上升,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应当加强群众文化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联性,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群众文化的影响力.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针对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提出在相关参考建议.
-
数字化之下的非遗保护策略 2020-0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相关概念的梳理,分析了当前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并从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引入数字化标准、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档案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2020-06-01
作为文化大国,和"非遗"大国,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直较为重视,发展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新时期,服务型政府的新理念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即政府应当在这其中起到实质性的主导作用。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尚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物质文化遗产数目、种类较多,但影响不大;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财政保护出现中央与地方的失衡;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固化,方式单一。基于此种问题,本文从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角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 2020-06-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奠定了世界非遗保护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当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公约》运行的有效性受到挑战,全球非遗保护机制亟待创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可以为全球非遗保护机制创新,世界非遗保护共同体建设,以及全球多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模式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以行政为主导的保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急剧消亡的趋势,及时有效地抢救了大批非遗项目。然而,这种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中存在的"条块化"割裂、"碎片化"分散问题。
-
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困境研究① 2020-06-01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西方体育文化给我国的体育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我国各民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体育非遗产品正面临着非常艰难的保护和传承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抢救和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就变得异常重要。希望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来促进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
-
景德镇陶瓷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对"非遗"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当代经济社会,时代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其是传统手工技艺类的保护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具有商业化特征的传统技艺"非遗"在生产性保护模式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探索已成为必然。本文分析景德镇陶器制作技艺保护模式及一些传承问题的同时,对其商业模式创新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