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 条数据
-
出版社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互动探讨——以上海“非遗”慕课建设及出版实践为例 2020-06-01
数字出版、音像出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内容尤其适用。文章结合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指尖上的非遗慕课"建设的案例,概括项目的运作过程,从内容设计和应用推广两个方面介绍实践探索中获取的经验,并对出版社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发挥作用提出建议和思考。
-
开拓非遗题材图书出版的新路径 ——以知识产权出版社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知识产权出版社在致力于出版智能化与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加大非遗题材的出版力度,提炼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非遗文化内容,重视大数据手段的应用与媒体融合,为创新传统文化、推动学科发展做出了成绩。
-
《回归生活——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岀版 2020-06-01
《回归生活——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陈勤建教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在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不同阶段都提出了许多富有独特见解的观点。本书精选了陈勤建教授十多年来发表于各类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代表性论文。
-
苑利夫妇与他们的“非遗”保护前沿话题——评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 2020-06-01
最近,苑利、顾军合著的论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他们自2006年至2016年这10年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主要成果,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这本文集以五编的篇幅,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编《科学理念:“非遗”保护的逻辑起点》。重点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问题。作者认为,弄清概念既是认识一般事物的逻辑起点,也是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逻辑起点。正如作
-
《非遗传承研究》集刊首发式暨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2020-06-01
2019年6月6日下午,《非遗传承研究》集刊首发式暨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举行。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常委、上海师范大学总会计师曹光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非遗传承研究》集刊主编陆建非,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非遗传承研究》集刊主编缪宏才,增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非遗传承研究》集刊理事长胡锦星
-
《传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实录》丛书出版发行 2020-06-01
2018年12月,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纂的《传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实录》丛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分10大类40卷,共计800余万字,以口述史的形式,对河南省已公布的832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地挖掘与整理。书中附有大量图片、音像资料,对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文化和其“背后的故事”进行全景扫描和鲜活展现。该丛书的出版
-
《非遗传承研究》集刊2019 年工作年会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读本》首发式举行 2020-06-01
12月20日,《非遗传承研究》集刊2019年工作年会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读本》首发式在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举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非遗传承研究》集刊编委会主任、主编陆建非,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耀东,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主任科员张昕,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守白。
-
第三届“全国高校( 职业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培训班”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 2020-06-01
2018年8月1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中传笛声教育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培训班”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40余所高校教师、研究生,10余所相关科研机构人员,诸名传承人,近90名学员齐聚一堂。全国高校(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培训班每2年举办一次,旨在培养一批具备专业学科素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学、研究性人才,是我国非遗教育的重要举措,为全国地方高校培养了一批致力于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