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00)

共检索到 100 条数据

  •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花炮产业现状调查与转型发展研究——以湘赣区域为例 2021-08-26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花炮产业现状调查与转型发展研究——以湘赣区域为例

  • 创设非遗创意基地,盘活非遗文化 ——关于创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的思考 2020-06-01

    在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非遗文化面虽然临着现代文化产业的强烈冲击,但也获得了重塑活力的重大机遇.在人们的努力摸索与实践中,非遗文化该怎么保护、怎么传的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要跳出传统思维和固有模式,用丰富的创造力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非遗文化的展现形式和产品形态进行优化升级,在保留非遗文化传统精髓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非遗文化的商业价值,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才能火起来.本文以江苏孙尚香餐饮为例,探讨几点创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的设想,为盘活非遗文化提供几点借鉴.

  • 文化产业创新视角下安徽省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路径 2020-06-01

    在文化产业创新视角下,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探索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应用文献法、实地考察法、专家研讨会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安徽省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新路径进行探讨。在传承与创新安徽省非遗文化基础上,建立与完善人文、艺术、技术并重的复合型性非遗人才培养机制。

  •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开发的策略——以英石假山盆景为例 2020-06-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呈现地域性特色的创新成果,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其中,英石假山盆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造型生动,享有较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对其创新与开发研究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以英石假山盆景为例,分析"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与开发。

  •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河南豫剧文创研究 2020-06-01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人们更加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豫剧作为河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其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创新及实体转化是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的基本途径,以实体产品为载体彰显文化价值,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选择。该文作者通过分析豫剧文创的现状,研究优秀的文创案例,了解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提炼文化符号,打造具有实用性的产品,开展品牌营销,同时根据产品反馈反思产品设计,进而实现产品再创造。其中,体现文化的创新性与产品的实用性是基础,提炼文化符号将其与产品相结合是难题,打好基础、解决难题,可以顺应文化的发展规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 非遗美学:传承、创意与互享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依附、蕴涵在文字记载和物质遗迹内部的精神内涵,主要是特定文化群体通过民间口传、实践和习俗传承的感知、体验与叙述等活态审美经验。以活态方式传承的民间审美文化具有不同于经典艺术和美学的特殊美学形态、内涵和价值,因而需要建设基于活态传承的非遗美学。非遗的审美特质在于它体现的是民间文化内在生命力,活态传承就意味着给文化发展带来生命活力的创新,文化创意生产就是从埋藏在集体无意识的历史记忆资源中不断地采掘、提炼和重新创造生成新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非遗美学的审美创意来自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化群体各具特色的文化生产,表达的是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这种文化多样性创造的意义在于唤醒当代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群体自身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认同,不同文化之间通过交互镜像化的自我反省和批判寻求文化互享的交互主体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下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振兴的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创意素材,文化创意产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在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产业融合的现状和影响,提出将二者融合并且利用非遗文化这一特殊的文化属性振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方法。

  • 接续传统,绣出新生:羌绣传承与创新的年轻力量 2020-06-01

    2008年,羌绣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文化部提出“生产性方式保护”的理念,很多新生力量投入羌绣的传承与创新事业中,张居悦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90后”羌绣传承人。她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立了囍悦藏织羌绣专业农村合作社,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广羌绣以及自主设计羌绣创新产品并销售,让羌绣走进当代生活,被人们了解、喜爱和使用。她参与非遗研培计划,主动创新的经历和借助网络进行传播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的视野和传承创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