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8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88)

共检索到 388 条数据

  • 以岭南民族舞蹈为例论述“一带一路”视野下的“非遗”舞蹈发展 2020-06-01

    岭南"非遗"舞蹈是岭南特有的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晶。岭南民族区域舞蹈文化在区域舞蹈中占重要的地位,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岭南"非遗"舞蹈为例分析了我国"非遗"舞蹈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怎样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新平台发展岭南舞蹈文化,并将岭南舞蹈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我们在传承岭南舞蹈文化的同时,还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给予创新发展。

  • 论21世纪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是二十一世纪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文献综述的基本分析视角,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影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进一步了解到国内外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设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的策略探讨 2020-06-01

    在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根源所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累,铸就了国家历史的辉煌,其中祖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长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我们不断的向前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人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人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忽视,导致了非遗文化现在堪忧的处境,而且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重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为现在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非遗文化不仅仅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保护,更加需要全国人民的努力,这样才能将非遗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

  • 新旧动能转换视域下数字化“非遗”影像发展 2020-06-01

    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了现代性的创新,然而现代性正改变着乡土文明的社会形态,破坏了乡土社会的文化积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赋予了文明对话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非遗"能否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数字化影像与"非遗"的结合面临着重大考验。

  • 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更应当保护并传承。尤其是在当前非遗保护视角下,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工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剖析当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希望最终能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获得人民群众的关注,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

  • 让非遗与旅游“亲密接触”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以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为例 2020-06-01

    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位于洛阳古城,是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的一期工程,为河南省重点PPP项目,园区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园区以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填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承为主题,尝试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道路,将园区打造成为中原乃至全国最大规模、非遗产业化最为集中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非遗活态传承基地。园区自2017年4月开园以来,经常是游人如织,每逢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目前,园区引入国家、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余项,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成为洛阳市乃至河南省文化旅游新亮点。

  •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发展现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三”功夫是北京市首个武术类“非遗”项目,是我国体系保存相对完整的中国传统武术,较好的保存了中国武术在明清时期的原貌。对中国武术的技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和交流都具有难以估计的价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针对非遗无形化特点的有形化保护。借助书目共现软件Bicomb、SPSS、CiteSpace软件对我国非遗档案研究进行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分析、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认为非遗档案研究的热点主题集中在建档路径及策略、口述档案(史)、妈祖信俗、少数民族非遗档案、档案式保护、传承人档案等方面,非遗档案研究的4个发展趋势为精准传播、数字化“、新媒体+”、多元主体参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