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5)

共检索到 5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限回归”:传播时代进程中社群模式的断裂——以昆曲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有力的文化根基,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公共话语和各抒己见的交流平台,受众拥有了一定的话语空间。一些学者意图利用新媒体打造一条专属于"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道路,就"非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提出一系列想法。传播时代进程对昆曲发展的影响使得社群培育的实际操作或许还有可斟酌的空间,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受众如何获取昆曲社区的资源基础是其中的主要方面。传统昆曲建立对应社区的条件在现代化语境的框架中似乎面临着一些缺失。昆曲的社群模式在传播时代进程中经历了高低起伏,受众参与昆曲的行为方式虽然同前大众传播时代保有相似之处,但受众的行动意义在现代化演进过程中有了实质性的转向。昆曲的社群模式与昆曲文化在传播时代进程中经历了从本质意义(历史观)到精神实质(受众行为)上的断裂,昆曲社群模式的断裂、传受关系的质变,皆显示出昆曲在现代化语境中的回归与旧有方式存在着本质差别,那它的回归是有限的。正视非遗资源获取的困难与不便,才能在新媒体时代更好的培育昆曲社区。

  • 中国昆曲:作为表演艺术性“非遗”的受众培养 ——兼评金红教授新著《渐行渐近:“苏州文艺三朵花”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 2020-06-01

    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已成为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符号。作为表演艺术性的世界级"非遗",它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受众的培养。近十年来,"昆曲进校园"活动大力推进了昆曲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中的传播,有经验也有不足。金红教授毕十年之功,对"苏州文艺三朵花"——昆曲、苏剧、评弹传承与发展进行调研,尤其对昆曲受众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跟踪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中国昆曲:作为表演艺术性“非遗”的受众培养——兼评金红教授新著《渐行渐近:“苏州文艺三朵花”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 2020-06-01

    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已成为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符号。作为表演艺术性的世界级“非遗”,它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受众的培养。近十年来,“昆曲进校园”活动大力推进了昆曲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中的传播,有经验也有不足。金红教授毕十年之功,对“苏州文艺三朵花”——昆曲、苏剧、评弹传承与发展进行调研,尤其对昆曲受众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跟踪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非遗”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跟文物一样具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更具有转化成商品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属性。河北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省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蔚县剪纸、丰宁满

  •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 2020-06-01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传承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部分简称"非遗")与中华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息息相关,传承非遗是传播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时代更替与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非物质性、文化性以及民俗性等特点生发出疏离日常生活、与现代社会脱节、分布区域零散等隐性问题,使其陷入社会认知度不容乐观、能动性降低与继承人青黄不接等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