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 条数据
-
四川工匠 朱庆平 2020-06-01
四川省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素有"中国黑砂第一乡"的美誉,2000多年的砂器工艺,在这里薪火相传、世代沿用。朱庆平是土生土长的古城村人,从10多岁开始,他便在父亲的熏陶下入行,成为荥经砂器"名门"——朱氏砂器的第八代传承人。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庆平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之一。
-
古城里的非遗实践与反思 ——以平遥古城为例 2020-06-01
文化遗产是文化在历史特定时期的表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特殊财富。随着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各地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讲述地方故事,发扬地方特色,非遗成了人们关注和实践的重点。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背景下的平遥古城为例,分析古城里的非遗实践,通过探究古城与非遗的相关互动,反思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
-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足与提升研究* 2020-06-01
重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理应对其精心保护,但在现实中,因保护意识不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体制机制不顺以及文化的弱势等而造成历史文化名城的诸多破坏,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等。建议通过提高保护意识,增强责任感,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协调机制建设,重视文化权,严禁“建设性”与“保护性”破坏,加强非遗传承与保护,以及用“活态”方式保护和传承农村历史文化遗产等措施加强保护和管理。
-
薪火相传 泽被后世——古城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力复兴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群体、团体个人为文化遗产所做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舞蹈表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古城建筑中的建筑风格、古城自然景观以及当地的风俗人情等均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非遗传承中,古城、古镇中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资源,该类资源不但承担着我国文化传承的作用,同时也是反映当地风俗人情的重要资源,也承担着区域性象征的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古城、古镇、老街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本研究方向,探讨在古城、古镇、老街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同时讨论在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如何促进其活力复兴,更好的传承我国古城、古镇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尼西黑陶在独克宗古城文创产业中的应用 2020-06-01
云南香格里拉县尼西乡的尼西黑陶是2008年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黑陶美观大方,表面光滑,通体黑色,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本文通过尝试将尼西黑陶与独克宗古城的大转经筒的造型相结合,设计出一款黑陶储茶罐,并希望将尼西黑陶这一国家级非遗与藏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将尼西黑陶发扬光大。
-
少年非遗说 2020-06-01
金华,古称'婺州',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如今多因'金华火腿'被外地人熟识.而它两千多年历史积淀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渐渐在日月流转中消逝,被人们所淡忘.很多热爱非遗的人都想为此去做些什么,其中就包括正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的张予蓓
-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我国的古城镇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众多珍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也被保存下来,古城镇是中华民族先辈们精神家园最直接的物证,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古城镇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先辈们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本文主要是就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