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

共检索到 28 条数据

  • 南京博物院2017年度举办两场学术沙龙活动 2020-06-01

    为进一步提升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的学术水平,巩固南博的学术地位,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南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2017年度南博开展了两场学术沙龙活动。沙龙由南博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主办,学委会与各部门联合举办。2017年12月10日,南博民族民俗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非遗所”)与学委会共同举办了“非遗展示与保护的可持续

  • 南来北往 中华情 2020-06-01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非遗保护作为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举措,对特色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辽宁与广东、香港、澳门同样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上博物馆、古迹、遗址等文旅资源,蕴含着浓浓的民族文化情愫。

  • 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遗保护的探讨 2020-06-01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它成为国际上非遗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国自2004年加入这个公约以来,在法律法规、名录制度建设、保护传承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本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础,简要对比文化领域的三个国际公约的异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探讨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紧密相关的关键概念,并就当下保护非遗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与嬗变* 2020-06-01

    发展问题虽是联合国的支柱性议题之一,但文化对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非自始就得到认可。长期以来,肯定与否定文化多样性价值的观点同时并存、相互对立。这种转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8-1997年)为契机,文化之于发展的重要性终得肯定。在20世纪90年代末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要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政策目标影响下,"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概念被引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中。受制于"文化与发展"国际议题的讨论进程,可持续发展理念进入非遗领域后呈现出活跃、停滞、再活跃的阶段性特点。自2016年修正《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新增可持续发展专章后,该理念在近年非遗名录评审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如今,可持续发展更被认为是国际文化遗产法的一项法律原则。在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十年(2021-2030年)的国际背景下,保护非遗的意义将进一步得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