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7 条数据
-
民间信仰与区域认同:国家级非遗“五猖太平灯”的历史传承与文化意蕴 2020-06-01
五猖太平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的主要灯种之一,历史悠久、寓意丰富,集民间歌舞杂耍、原始工艺、宗教信仰等原生态文化符号为一体,凝聚着当地百姓的集体记忆,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对"太平灯"的考察兼顾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视角,一方面通过"空间"描述,考索其历史源流,揭示其在"变"与"不变"中发生、发展的空间状态与区域结构;另一方面,廓明其演绎形式,以解密其中蕴含的多重文化内涵,依据仪式的普遍性辨识出其"偶像"与"真身",有益于探索传承和保护以"五猖太平灯"为代表的区域性、小众型非遗之路。
-
保护与传承 我们在路上 2020-06-01
40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非遗清单中。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是珍贵的,它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见证,它刻录着历史的足迹。任何事物都在经历着产生、成长、延续、消亡的过程,或许它们正走在消亡的路上,因此保护就变得格外重要,我们可能阻止不了它最后的结局,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结局晚一点到来。
-
小议宿州戏曲的现状以及保护 2020-06-01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一方面,地方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地方戏曲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遗项目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
用行动诠释“非遗”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0月25日,以"发展文创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2019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民博会)在贵阳举行。近距离感受蜡染的精湛工艺,观察栩栩如生的黄平泥哨,聆听苗家姑娘叮铃作响的银饰,了解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文化,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沟通
-
非遗青狮舞美名扬四海 2020-06-01
国级非遗青狮是揭阳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过去20年间,青狮从一项仅仅流传于本土的民俗,一步步登上国际大舞台圈粉无数。在这个过程中,青狮代表性传承人孙淑强付出大量的心血。2018年,孙淑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一位为青狮而生的传承人,他与青狮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
探秘广东"大吴泥塑" 2020-06-01
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大吴泥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在欧美国家颇受青睐,如今,其23代传人吴光让的作品,每件高达2000欧元!活了700年的草根艺术说起大吴泥塑,绕不开一个人和一个家族,那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吴光让,以及世代从事泥塑制作的吴光让家族。据记载,南宋末年,曾随父亲在江苏无锡经商并学会了惠山泥塑艺术的福建漳浦人、吴光让的先祖吴静山,南迁至广东省潮安县浮
-
“千角灯”传承现状及保护路径探析 2020-06-01
有"中华第一灯"美称的"千角灯"作为东莞市"非遗"名录中最有分量的民间传统手工艺精品,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制作技艺复杂,陷入后继乏人的困境。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非遗的传承前景不容乐观,"千角灯"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日渐减少。本文对"千角灯"的发展保护现状进行调研,探索"千角灯"传承保护的创新发展路径,以为东莞市本土特色文化乃至我国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借鉴。
-
蓝田“绝活” ——水会音乐 2020-06-01
非遗是祖先的智慧,是民族的记忆,是文化的传承,是活着的宝藏。今天,小编带您走进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邓印海的世界里,为您讲述他30多年来鲜为人知的非遗故事。蓝田水会音乐源于隋,盛于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经和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带有浓厚的唐代民族传统音乐风格,是千余年来流传在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水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