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 条数据
-
当代土家族母语民歌音乐特征探究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为例 2020-06-01
土家族母语民歌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母语民歌主要是摆手歌、梯玛歌、哭嫁歌、山歌与咚咚喹歌调。其音乐特色集中体现在音调结构、节奏特性以及声腔特点三个方面。通过研究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存续现状、主要音乐特征,以引起社会对这一非遗项目的关注和研究,使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得以延续。
-
指尖传承:张家界土家族刺绣传承人张绣云口述史 2020-06-01
土家族刺绣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绣云是目前唯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不仅熟练掌握了土家族刺绣的整套工艺,还承担着土家族刺绣传承和发展重任,其创办的绣云绣庄在2019年获评湖南省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笔者运用口述史的方法记录张绣云与土家族刺绣的传承之路,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土家族刺绣以及土家族刺绣传承人的杰出贡献.
-
土家族表演艺术的传播现状与困境分析——以罗水乡茅古斯舞为例 2020-06-0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巨大冲击,其中表演艺术类非遗更是处于濒危状态。本文以罗水乡土家族茅古斯舞为例,分析土家族族表演艺术在冲击中的传播形式和困境,为其今后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
-
土家族表演艺术的传播现状与困境分析 2020-06-0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巨大冲击,其中表演艺术类非遗更是处于濒危状态。本文以罗水乡土家族茅古斯舞为例,分析土家族族表演艺术在冲击中的传播形式和困境,为其今后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
-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以土家族摆手舞为例 2020-06-01
民族地区发展融入现代化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张力给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冲击,其传承与发展受到关注。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发展表明,仅留下文化表征的传承方式迎合市场,使非遗文化得以生存;文化表征和文化内核相统一的传承方式,虽使非遗文化得到保护,但远离文化冲击,逐渐走向消亡,这是非遗传承的困境。走出非遗传承的困境,应把握文化的层次性,推进文化内核和文化表征相融合,一方面丰富文化表征、坚持深挖文化内核,另一方面注重将文化传承融入现代发展,在新时代焕发非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
恩施土家族堂戏的现状调查及非遗建档保护思路 2020-06-01
堂戏作为恩施土家族族群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戏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状况备受关注。文章对土家族堂戏及其生存保护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了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系统阐述了对土家族堂戏开展非遗建档的保护思路。
-
非遗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 ——以湖南省古丈县田家洞村为例 2020-06-01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民族文化表征之一,熔铸了歌、舞、乐与剧为一体的形式。2006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摆手舞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已有十余年,关于具体的土家族摆手舞保护方式、范围、意义与效果等方面,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少数专家学者们认为,非遗保护不应该与经济发展相关联,这样会破坏“原生态”。但是,绝大多数专家学者们认为,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但不能破坏原本的含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该如何保护?如何传承?笔者以湖南省古丈县田家洞村为田野调查点,开展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
-
稻花香里说丰年 2020-06-01
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由13个土家寨组成,因而被称为土家十三寨。这里,东邻小南海地震遗址景区,南邻八面山自然风景区,寨子里生活着600多户土家人。在土家十三寨,随时都能听到山歌的声音。寨子里有支村民文艺演出队,他们唱的山歌,因融合了后坝山歌、莲萧舞、摆手舞、薅草锣鼓等"非遗",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