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7)

共检索到 17 条数据

  • 国家“非遗”梅花拳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分析 2020-06-01

    梅花拳,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梅花拳进校园,让更多年轻人感受非遗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血脉。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探讨梅花拳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梅花拳练习可以发展大学生的柔韧、速度、力量、耐力。

  • 非遗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服务学习研究 2020-06-01

    本文结合服务学习理念,从非遗视域出发,探讨了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融入高校学生服务学习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分析了服务学习对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借鉴意义,以达到保护和弘扬非遗文化、并使学生在服务学习中运用和锻炼所学专业知识的多方共赢的效果。

  • 论非遗保护视角下的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个民族人民继承和发展所得,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与命脉,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竭尽全力的去保卫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高校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将"非遗"适时融入其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广大艺术生去汲取民间艺术养分且拓展本体文化视野,这对于学生自身审美能力提升和实践能力强化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非遗保护视角下的高校艺术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大学生“三个文化”培育路径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汲取地方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特色元素所创造出的工艺技艺、文化场馆等优良传统文化精髓。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是当代大学生"三个文化"意识培育的根本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创设文化情境、促进文化认同,开展文化活动、加强文化自觉,转变文化交流方式、树立文化自信,用坚定的信心来发展非遗文化。

  • 非遗视角下听障大学生扎染技艺创新传承路径研究与实践 ——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记忆符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如何顺应时代,将传统手工艺非遗资源引进特殊高等教育体系,如何对听障大学生实施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职业教育,已成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文章选取扎染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通过分析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听障大学生开展扎染非遗技艺的传承优势与必要性,探索传统扎染技艺与残疾人高等艺术教育的多种融合路径,使扎染技艺在听障大学生中广泛传承与弘扬。不仅拓展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路径与人群,同时也拓宽了听障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 “非遗”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年增加。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支持下,"非遗"不断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其中大学生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大学高校中加强"非遗"文化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强化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民族气节。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应注重对"非遗"文化的运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非遗作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载体的路径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源头。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的今天,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格外突显,而很多非遗传承却在现代文明环境中逐渐没落,非遗亟待创新性传承来顺应新时代下的新需求。大学生作为最有创造力的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尤为重要,以其为主体的非遗创新性传承也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供新思路。本文通过分析非遗流失和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探究以非遗为支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新路径。

  • “非遗”民间舞蹈进校园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引入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非遗"民间舞蹈教育,即是艺术教育,也是务实的民族情怀教育,更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