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27 条数据
-
非遗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服务学习研究 2020-06-01
本文结合服务学习理念,从非遗视域出发,探讨了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融入高校学生服务学习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分析了服务学习对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借鉴意义,以达到保护和弘扬非遗文化、并使学生在服务学习中运用和锻炼所学专业知识的多方共赢的效果。
-
新时代文旅融合与非遗保护的几点思考 2020-06-01
新时代文旅有力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节点,从非遗普查、申报、开发利用、对外交流、存在问题、探索新路径(对策)等方面,理性思考、回顾总结10多年来非遗的保护工作,寻找差距、补齐短板,立足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论述,以新思想寻策问道,努力创新实践、开拓进取,挖掘、整合非遗资源、转化,探索提升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的软实力作用,抒写文旅融合精彩新篇章。
-
以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弘扬优秀岭南传统文化——广州市少年宫开发“时光机·少儿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 2020-06-01
岭南传统文化是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传承和发展岭南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达到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这是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广州市少年宫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广州市少年宫以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探索适合少年儿童的岭南非遗课程资源的建构与开发,拓展活动领域,开创性地将岭南非遗项目运用到课堂上,让少年儿童了解非遗,参与实践,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岭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高校传承与创新“帕拉孜”编织工艺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2020-06-01
传统“帕拉孜”编织工艺对新疆而言,不仅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对新疆民间文化的传承有重要印证作用。近年来,对新疆传统“编织工艺”的实践研究成为很多国内外学者和高校关注的课题,他们致力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做出更多的探索和贡献。“非遗文化走进高校”成为现在很多城市的热门话题,高校不光有传承发扬文化产业的使命,同时也具有产业创新与设计研究的优势,故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研究特长,在校深入开展创新与实践项目,成为当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议题。
-
让“米塑”非遗文化与校本课程携手并进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如何保护和传承成为关注的焦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并利用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美术教学活动。近年来,携手米塑非遗传人,编写了校本教材,拍摄、录制了辅助教学的音像教材。通过这几年的教学,较好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努力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
庆阳香包绣制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实践探析 2020-06-01
庆阳香包绣制自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庆阳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庆阳香包绣制被活化利用并融入民众生活,2011年庆阳香包绣制国家级非遗项目所在公司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虽在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方面初具规模,但却无法再上新台阶,要突破发展的瓶颈,须从项目保护单位职责、文化传统与创新开发等方面进行探析。
-
我国非遗保护的认识与实践 2020-06-0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切实加强认定、记录、建档、研究等基础工作,着力保护非遗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促进非遗在当代生活中延续、发展和振兴。一、非遗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进行着,但由政府直接主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工作则是一项比较新的事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声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会议综述* 2020-06-01
针对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经验,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举行。200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实践经验总结、非遗现代化转化和个案分析三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新机遇和新使命进行了探讨,展示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发出了"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