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6)

共检索到 66 条数据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现状研究 2020-06-01

    随着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近年来,国内各界更加重视非遗的保护利用,建立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简称“非遗馆”)[1]。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非遗展示利用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在一个空间里,能够整体系统地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貌,在非遗展示利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文章主要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对于非遗展示利用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存在类型、展示方式、建筑特征等问题,可以为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经验。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以技艺类非遗为例 2020-06-01

    当下对非遗展示与传播方式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同非遗的不同特征要求我们在展示其文化内涵的同时必须考虑其自身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具有非物质性、活态性、传承性等普遍特征,而技艺型非遗在独特性、艺术性、传承性、地域性特征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技艺型非遗的特征及展示要素,提出了技艺型非遗展示空间应该在氛围性、体验性、生态性、活态性等方面着手进行设计探索的设计思路。

  • 以“家空间”陈设视角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研究 ——以“开启·非遗的美好生活——特展”为例 2020-06-01

    目前而言,非遗展示在国内还处于探索期,高校内课题研究成果也并不算多,学术界和媒体主要发出的是担忧的声音。本文以中国传统"家空间"的视角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通过最为普遍真切的"家文化"带入展示空间,来说明非遗文化并不是玻璃展柜里的摆件,而是与我们生活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馆的呈现 ——福州市非遗展示馆建设中的思考 2020-06-01

    文章简述了福州的非遗文化特色,探索非遗展示馆的定位和办馆理念,对福州非遗展示馆的内容选取、展陈布局和呈现形式进行论述。

  • 装置艺术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非遗为主体的展览在其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非遗展示需要表现活态性等特征,原有的展示设计方式已经不能充分传达出其蕴含的精神内核。文章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特点,探讨将装置艺术融入其中的可能性,并以2020年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为例,总结装置艺术融入非遗展示的优势与局限,以期为非遗展示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 非遗展示空间“活态化”设计案例分析 2020-06-01

    本文以徽州三雕为例,对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活态化设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当下非遗的发展契机,并提出了非遗活态化展示的理论概念,以期为其他类似的非遗展示设计提供相关的借签。

  • 基于观众满意度的非遗展示设计实证研究 2020-06-01

    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感知情况及其心理需求对于非遗展示设计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观众对第五届非遗博览会实证问卷分析,通过构建一种定量化Kano模型方式,实现对非遗现场展示顾客心理需求进行相应分类,并进行相应的理论探讨及实际问卷数据验证,以达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在满足观众心理满意度方面做出相应的探索,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

  • 基于GIS 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系统 2020-06-01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线上展示功能。通过对现实艺术馆非遗中心的馆藏作品进行数字化加工,打造在线网上发布虚拟展馆,以此来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播和资源共享,从而让文物"活"起来,同时也得到更为广阔的保护和传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