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3)

共检索到 33 条数据

  • 济南市鲁绣传承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2020-06-01

    鲁绣,是山东地区代表性刺绣,史称“齐纨”“鲁缟”,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兴于春秋,盛于秦汉,历经时代更迭传承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手工艺受到了极大冲击,鲁绣行业日渐式微。为加大对鲁绣行业的关注与扶持力度,济南市、山东省分别于2008年、2009年将鲁绣列入济南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山东省省级非遗代表

  • 谈地方曲种徐州琴书保护的落地构想 2020-06-01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多元文化特征明显。曲艺艺术由于各地文化的不同而呈现缤纷多彩的样貌。用方言演唱的地方曲艺更是将浓郁的地域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徐州琴书是我国众多地方曲种中的一员,该曲种采用徐州方言说唱,辐射徐州及周边鲁豫皖的市县,在我国曲艺界颇具影响,与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并称为全国三大琴书。徐州琴书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十几年间,对徐州琴书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笔者从事徐州琴书专题研究多年,认为徐州琴书作为非遗保护对象,应聚焦在"人"与

  • “熔古铸今从蛋壳陶说起” ——非遗视觉下黑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齐河东夷黑陶文化研究中心举办 2020-06-01

    [本刊讯]2019年6月3日上午,在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由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基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非遗研培中心主办,齐河东夷黑陶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熔古铸今从蛋壳陶说起”——非遗视觉下黑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齐河东夷黑陶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来自中国陶瓷馆、龙山文化博物馆、山东非遗研培基地、《山东陶瓷》、《中国陶艺研究》、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

  • 对曲艺现代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 2020-06-01

    2019年7月,文旅部发布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的政策,对曲艺的传承发展进行了专项部署。2019年9月6日至10日,由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及山东省文旅厅等主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济南举办,让济南这个曾经的曲艺大码头一时间仿佛再现当年"书山曲海"的盛景。曲艺周这样的文化活动,既是《计划》中提到的"组织演出活动"措施的一部分,也

  •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暨主题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 2020-06-01

    2018年9月13日至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大全国性节会之一,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

  • 山东启动“非遗月”运河沿线省市齐秀非遗项目 2020-06-01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于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等5省的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 清河镇300年木板年画又逢春 2020-06-01

    山东省惠民县清河镇木板年画已拥有300年的历史,现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板年画的传人系清河镇三村的王圣亮,现年69周岁,是清河镇唯一民间木板年画的正宗传人,在他的毕生执着奋斗下,让木板年画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多年来,清河镇为发扬文化传承,在木板年画传承人王圣亮的主导下,实行“开门招生”,近处主要针对当地校园的中小学生,采取“非遗木板年画进校园”的方式

  • 一场有温度的采风之旅 2020-06-01

    近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2020年度“最美的书”评选结果揭晓,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崔晔主编的2014级舞蹈学班毕业集《说舞留痕——山东“非遗”舞蹈口述史》入选。这本书通过深入访谈的形式,挖掘、整理了50余位山东“非遗”舞蹈传承者的口述资料,将最鲜活、真实的史料留存下来,展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大秧歌的风采。这是一本满溢着民俗生活氛围和民间艺术气息的、有温度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