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8 条数据
-
壮族师公舞蹈文化在非遗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 2020-06-01
刘正宏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一书,深入探究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实施路径。该书致力于探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传承教育模式,以期为我国培养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人,提供理论甚至经验方面的借鉴。以数字化的形式传承保护壮族师公舞蹈文化,可充分促进文化资源共享,同时可推动文化资源以一种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有助于简化文化的加工和整理工作。
-
媒介融合范式中非遗民族志的应用与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硕果,自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至今,非遗保护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如今,非遗保护不再是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原生空间中进行唯其"本真性"深究,如方李莉所说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进入了"非遗保护的3.0层级"(1)。除了传承主体、国家在场、市场机制等保护与传承的动力因素外,如何借助影像视听手段记录和传承非遗文化,是目前非遗保护的重要研究命题。本文重点探讨"媒介融合"研究范式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元素在当代生活文化空间中的应用、传播与再生。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 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 用意义深长。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意义深长。
-
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即为推进我国民间宝贵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有别于传统文化保护.由于非遗的特殊情况,不易于博物馆收藏、呈现,所以我国鲜有针对非遗展示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等信息技术在非遗保护中得到了一定推广,并收获了良好的应用成效.由此可见,对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阐述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的内涵特征,对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为如何促进非遗保护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
GS1在江西非遗保护及溯源的应用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截至2016年5月底,江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7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48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8名,"非遗"资源居全国前列。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根据非遗保护十
-
携手影像技术推进人文发展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对非遗项目进行记录与保存,属于十分重要的保护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指出:“‘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其中所谓“立档”
-
楚雄:非遗传承创新的盛会 2020-06-01
2019年7月25—27日,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研究所的近百名专家和博士生、博士后,齐聚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出席第三届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创世神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城市社会与文化建设博士、博士后论坛同时举行。这次非遗盛会由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主办,《非遗传承研究》编辑部等单位为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