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 条数据
-
浅谈高安采茶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1-08-26
浅谈高安采茶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
庆阳香包绣制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实践探析 2020-06-01
庆阳香包绣制自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庆阳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庆阳香包绣制被活化利用并融入民众生活,2011年庆阳香包绣制国家级非遗项目所在公司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虽在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方面初具规模,但却无法再上新台阶,要突破发展的瓶颈,须从项目保护单位职责、文化传统与创新开发等方面进行探析。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看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经过漫长发展而积累的一种隐性宝贵财富,是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通常是以非物质的形态存在,主要是记载与传播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相对比较特殊,具有一定的失真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被破坏、弱化,甚至直接消亡。非遗档案主要是对人类文化进行记载,档案部门在非遗档案建档、保存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弘扬人类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获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档案部门也应当更加注重非遗档案保护工作,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建档、保存等方面,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作模式进行创新,转变传统工作思路,以馆藏为重要基础,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非遗档案进行开发与利用,从而促进非遗档案实现良好传承。
-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开发利用研究——来自四川省绵阳市的调查与思考 2020-06-01
本文以绵阳市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从消费者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态度、产品评价及项目知名度等方面,结合走访非遗传承人了解到的情况,分析解读研究对象的生存发展现状,提出区域内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开发利用的三条新路径:一是通过开发多元化产品实现非遗项目由物质消费向文化服务的升级;二是利用"互联网+"提高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融合区域内人力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推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新。
-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建立和运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目前我国文化工作的重心之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实施非遗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效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并加以利用,是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必要举措.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立的重要性,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类别以及收集保管措施,并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
数字化传播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与有效活用研究 2020-06-01
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方式和媒介,以新媒体为基础的“非遗”影像记录制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迅速,而我国针对“非遗”项目开展的影像数字化采集与传播工作仍任重道远。我国要解决“非遗”影像记录的保存与利用问题,首先需要探讨“非遗”影像记录开发与活用的手段与模式,通过整合影像制作者、开发利用者、表演传承人等群体力量进行“非遗”影像记录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其次亟须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在借鉴学界已有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基础上,以资源禀赋、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子项构建“非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来规范开发利用行为,防止对“非遗”影像记录的过度开发和滥用。“非遗”影像记录可用于数字化博物馆、体验式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非遗”影像记录的二次利用和创作过程中,必须重视与此相关的著作权问题,妥善处理影像制作者、开发利用者与表演传承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
武陵山区民族音乐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分析 2020-06-01
武陵山区处于我国华南中部,是一个拥有深厚音乐文化底蕴的地区。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武陵山区的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民族音乐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意义,其次阐述武陵山区民族音乐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实施举措并作出总结。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嘉兴实践 2020-06-01
紧抓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首位战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入实施、禾城文化复兴战略打响三大机遇,实施"五大工程",打造非遗保护传承的"嘉兴模式"、非遗开发利用的"嘉兴现象"、非遗融合发展的"嘉兴经验"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挖掘其内涵,为促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新生机。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之源,也是吴越文化传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