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95)

共检索到 195 条数据

  • 苗族蜡染技艺项目研培成效分析 ——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苗族蜡染技艺项目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分析其研培项目开展过程,总结研培经验和不足,分析成效,有助于推动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并提供思路和建议。

  • “非遗”技艺的设计转化 ——以花丝和刺绣为例 2020-06-01

    非遗技艺的设计转化,是向文化创意产品转换的桥梁,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结合刺绣技法与花丝工艺,对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吉祥图符进行再设计,把创新设计与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相结合,探索刺绣与花丝工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型,使刺绣与花丝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焕发新颜。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影像类型与互联网推广 2020-06-01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技艺这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在"活态保护"原则下,就非遗技艺传承推广方式:文创设计+影像化+互联网推广进行探讨。让非遗技艺"走出去"参与大众的生活,扩大其影响力,使其"真正活过来"。这或许能为非遗技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瑞昌竹编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创新性研究 2020-06-01

    瑞昌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系传统手工业,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面临着和传统手工业共同的问题:传承与发展。对于"非遗"来说,单纯的抛开传承来谈发展也是去本就末,脱离本质的。因此,如何进行二者的融合,才能更好地谈发展。

  • 消费与传承 ——基于国家级“非遗”项目歙砚制作技艺影像的传播学研究 2020-06-01

    影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占扮演着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对"非遗"传承起到的作用是促进还是破坏,是保护还是过度消费,既与传者的动机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受传者的媒介素养和影像品质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非遗"影像的传播存在过度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无益于包括歙砚制作技艺在内的技艺类"非遗"项目的完整且可持续传承。

  • 浅论"非遗"技艺传承模式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学校担负着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责任。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扬和保护内容,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油茶米粉"传承与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 非遗传统技艺传承发展路径探究 ——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2020-06-01

    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现状,从强化理念、实施保护措施、做好多元结合、加强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优化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以期进一步做好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

  • 高校传承传统技艺文化的路径思考 ——以赣南客家为例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大力开展,传统技艺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但仍然存在传承项目分布不均、传承形式单一、传承价值偏离、传承范围有限、效果不佳等问题。分析赣南客家传统技艺非遗保护现状,明确高校在传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功能,认为高校传承传统技艺文化的路径有三:一是建立传承人研修研习中心,提高传承人队伍素质;二是"校政行企"联动培养专门人才,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与创新;三是开辟高校文化阵地,重塑工匠文化、培育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