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40)

共检索到 140 条数据

  • 岳阳长乐故事会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探析 2020-06-01

    在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整合多方优势,有效地克服保护与传承路线过于单一的困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拓展信息扩布范围,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诚然已经成为整个世界非遗圈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为案例,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解决大多非遗现存在的问题,增强非遗文化的自信,打造文化品牌。

  • 数字化技术视角下金秀瑶族非遗舞蹈黄泥鼓的保护研究 2020-06-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个人通讯设备的普及,当代我国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开始逐渐向着互联网发展,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各类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众的业余生活。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就遭遇到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对于某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来说,随着年轻人进城务工的比例愈来愈高,其传承逐渐成了一个较为严肃的问题。以本文研究的金秀瑶族非遗舞蹈黄泥鼓为例,其主要传承人的老龄化问题已经较为严重,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很多年轻人对于这种古老的民族文化已经提不起兴趣,进而导致许多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裂。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这些古老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思路,即以数字化技术解决少数民族舞蹈传承问题。本文聚焦于金秀瑶族黄泥鼓舞,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 基于数字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2020-06-0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际间文化交流和沟通越来越紧密,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价值也随之提升。非物 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我国发展历史和文化,所以落实“非遗”文化保护工作非常必要。 将数字化技术融入“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中,可以利用数字存储、虚拟现实等方式,不仅保护和利用了非物质文化 遗产,还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如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为“非遗” 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的关键。

  • 非遗数字化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生根于先辈的劳动与生活中,它所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精神财富,也是其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体现,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运作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结合贵州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保护和传承“非遗”是普遍的趋势,分析数字化技术在贵州“非遗”产业化运作中的应用,能够对其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提供参考。

  • 焦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和区域的历史记忆,也是联结民族和区域情感的文化纽带。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非遗传承后继乏人,传播手段传统单一,传承内容受时空限制等等。在新媒体时代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将为非遗保护打开新的思路。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及网络传播问题探究 2020-06-01

    非遗保护工作是在后工业化时代提出的,是试图通过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来对工业文明进行补益的一项全球性文化策略。进入21世纪之初的中国非遗保护工作,除了政府意志作为巨大的推动力之外,网络数字化成为这场运动最为有效的科学技术支撑。传统知识、传统观念与新技术和新手段之间的交互式探索性对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信息化时代中再生产和再传播的必由之路。

  • 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2020-06-01

    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护形式单一、实体展示信息传播手段陈旧。具体策略上要建立非遗数据库、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方法上要丰富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挖掘文化内涵。

  • 南通蓝染的文创衍生品数字化设计 2020-06-01

    江苏南通蓝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以南通蓝染为对象,对文创衍生品进行数字化研究,在传统工艺上更好地挖掘其特色,设计出具有传统文化色彩、造型艺术以及更为实用的文创衍生品。在产品中结合数字化的应用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南通蓝染这门工艺,使相关文化衍生品既有量化生产标准,又含传统手工技艺端庄古朴的韵味。以数字化为基础设计的文创产品凭借创造性、艺术性、实用性将非遗更好地传承、创新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