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40 条数据
-
“互联网+”时代面向儿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传统的传播与保护方式却使其逐渐边缘化。儿童是民族文化延续的基础,面向儿童的非遗数字化传播必须考虑当下儿童的特征。面向儿童的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具体可分为:移动互联网信息互动传播、基于大数据的定向传播、基于社交软件的群体传播、非遗传承人的自媒体传播、线上线下的混合式传播。将非遗文化传播出去是对其保护的开端,数字化传播需要传播主体对非遗文化精髓有准确的把握,但同时对于小众的非遗也不能忽视。
-
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木雕在传承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6-01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仍是一个新兴而未充分发展的领域,随着活态文化遗产 数量逐渐减少,保护非遗成为首要目标,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化,通过分析莆田木雕为例探讨非遗从传承人本体、社 会、政府层次的保护方法与形式,提出了非遗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当下应采用改善传承人传承环境、传承人生产性保 护、数字化非遗以及有利性政策的方法进行保护与传承。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技术,积极探寻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的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模式和方法,以提升蕴含东方特色的传统非遗项目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对策探究 ——以《老子传说》为例 2020-06-01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给予传承。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非遗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开始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成为探究重点。以《老子传说》作为主要案例,对数字化方式在非遗保护中的策略进行探究,从而促使《老子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
增强现实在民间工艺展示中的运用研究 2020-06-01
文章对传统民间工艺进行数字活态化传承与研发,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突破其传统的静态保护和展示模式,重新挖掘传统民间工的时代价值,激发传统民间工艺的活力,使人们了解传统民间工艺真实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内涵。以体验为核心,将交互式增强现实技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展示中,创新传统无反馈单向显示模式,提高人们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移动终端台、开发文创衍生产品,最大程度实现非遗文化传播和内容形式的深度延展。以AR技术及移动终端作为工具和载体,通过静态保护动态传承和开放性普及传播的形式,激发文化价值潜能,提升京津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的综合价值,为带动文化创意产做出积极贡献。
-
基于VR技术下的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当前研究数字化手段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生存现状,引入并阐述虚拟现实技术概况,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特点,探索其在少数民族节日中应用的意义和途径,论证虚拟现实技术在整个非遗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及应用潜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 ——以泾县油纸伞视频制作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包含着重大意义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目前,非遗的保护手段主要是以提升认知、深化研究以及呼吁保护为目的 ,因此创造保护、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是非遗保护的必要条件之一。基于以影像为载体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创新概念,以泾县油纸伞视频制作为例做研究,为非遗保护创造优良的传播环境、延展传播效果,有效并创新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新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必要性——以察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斯尔”为例 2020-06-01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传播研究的日趋增加,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播发展成了关键问题。本文从察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斯尔”数字化传播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使用新媒体技术对非遗传播的必要性。通过对“阿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传承方案,有效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察哈尔地区民族文化、延展现实研究等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