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探究 2020-06-01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湖北省地方文化的特征,其传递出来的特有的筚路蓝缕的荆楚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荆楚大地儿女.文本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入手,探讨如何将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数字化保护技术相结合,并借助数字媒体方式将湖北非遗展示与传播,见证湖北现存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与地方文化传承.

  • 商业视域下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湘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非遗商业化开发程度加深、传承人老年化等传承现状,湘西非遗正面临文化内涵被淡化、原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受外来文化冲击等传承困境。为促进商业化趋势下,湘西地区非遗更好传承,应从重视传承人培养、丰富传承形式、优化传承路径等方面展开。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的传承发展* ——以富宁壮族《坡芽歌书》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先辈在日常生活中保存下来的文化财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自然的出现并不断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由于现代文化形式的多元化影响、人口流动的变化和年轻一代的价值取向的转变,越来越少的人了解和喜欢非遗文化知识,非物质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非遗的宣传推广、传承和保护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文《坡芽歌书》在中小学的传承现状,提出一些非物质文化在中小学传承发展的解决措施及方法,希望以此能让更多的人重视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中来。

  • 贵州铜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融合路径 2020-06-01

    随着国家重视度不断提高,研学旅行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但现行研学旅行存在产品开发内容层次浅等问题。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传承断层、与时代脱节等问题,大批非遗即将走向消亡。将非遗与研学相融合,既能增加研学旅行的文化内涵,弥补研学产品空缺,又能帮助非遗培养传承人、潜在消费市场。本文运用综合分析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结合,对铜仁市非遗与研学融合进行调研,找出目前二者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保障机制,且针对铜仁市非遗与研学的特征提出铜仁市非遗与研学三重融合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研学旅行融合提出一种思路。

  • 信息化时代体育非遗校园传承研究——以黄沙狮子为例 2020-06-0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却面临着传承困难,传承人少的困境,校园作为信息化技术与青年人的聚集地,在校园内传承体育非遗,不仅能够帮助体育非遗获得更好的传承,也能为校园文化与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助推。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田野调查法进行深入研究后,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沙狮子的传承与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黄沙狮子文化的传承与教学起到推动作用,并为其他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 右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及保护措施 2020-06-01

    右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主要有民间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传统工艺、民俗节庆、游艺竞技等几大类型。当地对非遗保护主要采取了机制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活动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收藏记录性保护等措施。对该区域非遗类型保护举措进行研究,有利于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以使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从而推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健康发展。

  • 南平农村地区“非遗”传承人群体生存现状研究——以南平市级农村“非遗”传承人为例 2020-06-01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南平市级51位农村"非遗"传承人为例,研究南平农村地区"非遗"传承人群体的生存现状,分析现状折射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对"非遗"保护、乡村振兴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略尽绵薄之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对策探究 ——以《老子传说》为例 2020-06-01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给予传承。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非遗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开始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成为探究重点。以《老子传说》作为主要案例,对数字化方式在非遗保护中的策略进行探究,从而促使《老子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