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传统工艺传承自或然臻于必然之道 2020-06-01
一、不确定性——传统工艺传承之虑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十数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众多重大成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要项的传统工艺已有众多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占总量的四分之一强。特别是2017年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标志着发展理念和施政方针的重大提升与转变,因其符合客观规律、体现了全民意志
-
南充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现状概述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审美性,研究音乐类非遗对了解民俗生活、弘扬民族文化以及完善非遗保护体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本文对南充市音乐类非遗进行了简要整理和归类,并对其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展开现状进行了陈述,为南充市音乐类非遗的研究提供依据。
-
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2020-06-0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对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凉山彝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但随着时代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正在迅速消逝、变异.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了加强对非遗的认识、系统研究、保护生存空间、重视宣传教育等对策和建议.
-
博爱县柏山窑院保护方法的探究 2020-06-01
传统手工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非遗的保护措施以关注工艺本身为主,而忽视其所依托生存空间,使两者在发展中逐渐剥离开来,失去发展的平台。本文结合柏山村柏山窑院现状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从院落建筑、空间功能提升、村落环境整治三方面,探讨传统手工工艺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
文旅融合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安徽省公共图书馆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宣传上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文旅融合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界应在理念和方法上加强融合、合作和创新,在收集、制作并保存非遗文献的基础上,采取讲座、展览、培训与研学游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
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带一路"的文化支撑,"一带一路"给非遗带来了新的生机,二者相辅相成.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联合申报与实施,在传播展演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制度的完善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宝贵财富,非遗保护的重点目标即传承人保护。目前,非遗传承人的生活处境极为艰难,并随时面临失传危机,且传承认定制度尚不完善,传承制度有所缺陷。基于此,文章对非遗传承发展及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完善非遗认定机制,加大扶持传承人力度等建议。
-
“浚县泥咕咕”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 2020-06-01
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数字化趋势,进行数字化传承。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采用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手法,利用3D Mapping技术与leap motion技术,结合3D打印手段实现个性化定制及相关衍生品的开发。实现数字化传承理念。使非遗文化“浚县泥咕咕”向数字化的转型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活态传承,打破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