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对策 2020-06-01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背景之下,新媒体技术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有效地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而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媒体更是有着相当数量的使用群体,以用户数量为依托的微信公众号兼有传播迅速的特点,将会展现出文化传播中特有的优势。政府机构要认识到微信公众号的优势和作用日益凸显,要着力打造官方公众号,并进行专门维护更新,也要注意增强互动性。拓展公众号的用户覆盖面、开展报名参加非遗体验等活动和重视公众号内容建设,从增加推送文章质量和数量等方面入手,努力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微信公众号的影响面。
-
“山花儿”传承保护的法律机制 2020-06-01
回族“山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夏独有的一种民歌形式。独有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和特有的文化使得“山花儿”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得到传承。我国目前缺乏对保护传承人的法律规定,对传承人的法律条文不完善,对非遗传承主体的法律地位及相关法律权益都没有明确规定。加之随着环境资源的开发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山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不断丢失。因此,推动“山花儿”在传承中的法律保护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及其合理利用模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工艺美术类项目需要进行双轨利用模式,这是让其经济价值达到合理标准的重要方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应该进行合理的利用,在文化经济视角来看应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留文化价值的同时也保证经济价值的充分发挥.在进行合理利用的过程汇总,主要包括分类指定开发利用战略."非营利性"利用维持有效传承,以"非营利"利用推进非遗文化元素产业化,健全非遗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让合理利用模式进行优化.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进行管理.本文主要讲解关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以及合理利用模式.
-
论新媒体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作用 2020-06-01
我国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祖留下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阐释非遗与传播的概念,进一步分析了新媒体在非遗传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针对新媒体在非遗传播中出现的消极作用提出解决措施与对策,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与活态传承.
-
非遗视域下山西三才鞭考究 2020-06-01
为助力山西三才鞭多元发展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并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SWOT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系统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通过研究认为:在非遗视域下山西三才鞭的内部优势有文化底蕴深厚、体系完整、简单易学;内部劣势有习练者传播途径单一,政府缺少资金投入;外部机遇有文化自觉的增强,武术热潮的推动;外部威胁有西方文化的入侵,时代项目的排挤。发展策略分别是:1)SW-规避型战略;2)SO-创新型战略;3)OT-力争型战略;4)ST-防御型战略;5)OW-提升型战略。
-
吉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传承发展研究 2020-06-0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遭到破坏甚至面临濒临消失的危险。吉林省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体育非遗,完成其多样性传承发展研究,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对吉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做了收集整理和总结概括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样性传承发展的思路和策略
-
城镇化进程中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为例 2020-06-01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政府投入不足,传承人存在“断层”危险,非物质文化保护环境的缺失等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构建良好的“非遗”保护工作环境;培养传承人,避免“非遗”传承中的人才断层;构建平台,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宣传;针对特点,做好“非遗”项目的活态保护;挖掘“非遗”的外在价值,契合城镇化发展特点。
-
浅析苏州“非遗”宋锦的文脉及工艺特征 2020-06-01
苏州宋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针对宋锦缺乏传承人的现状,对宋锦的起源和发展、分类和组织、传统的宋锦织造技艺及宋锦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阐述,认为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宋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提出政府、非遗传承人、高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宋锦非遗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