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2018年度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征集通知 2020-06-01

    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由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8月8日在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立了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用于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这是国内第一家由民营企业设立的非遗专项基金。柒牌集团为第一期(2009-2013年度)柒牌基金捐款500万元,为第二期(2014-2018年度)捐款350万元。十年来,已资助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教师和其他学者申请人选的96个重点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耦合逻辑 ——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过去数年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融合机制时,要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多元监管制度;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核心基因,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要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拓宽居民多元参与渠道;要推动"点面"相结合的"农+旅+非遗"融合等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 省级档案网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的研究 2020-06-01

    档案信息网站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档案信息的重要阵地,但通过调研我国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官方网站的传统网页模块及其官方运营的社交媒体传播模块(微博和微信等),发现各档案信息网站传播非遗档案信息的效果差强人意,存在非遗档案信息分布零散、内容同质化、展示形式单一化、非遗档案信息积累不被重视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需将信息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高效融合,激发非遗信息展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主要从增强非遗档案信息内容的系统性、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非遗档案信息展示品质两个维度出发,多层次优化档案信息网站传播非遗档案信息的功能。

  • 物遗与非遗互动中的活化及其应用研究 ——以象山溪口粮站修缮工程为例 2020-06-01

    本文记录了象山溪口粮站修缮工程的保护利用过程,梳理了文物建筑(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沿革、现状勘察情况,提出保护与利用的策略,结合建筑本体的文物特色,引入竹根雕艺术(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业态,新的非遗功能融入传统文化建筑要素,使之再现传统生活体验,用粮仓这个遗产建筑,让竹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生根发芽,让非遗在物遗中煜煜生辉。

  • “传统手工艺”教育的学科设置和知识体系 2020-06-01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传承"这一主题下的基础性问题之一。高等院校汇聚专门人才和庞大的科研力量,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目前,由政府助推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虽然是高等院校在实施,但仍是以非正规教育的形式在运作。高校应该从积极的意义上考虑,将其看作纳入正规教育之前的准备。未来"传统手工艺"的高等教育,可以设置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名下。即"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之"传统手工艺"研究;同时要建构一个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可开设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文物与考古、艺术学、民俗学、美学、古代文献学、物质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课程。

  • 技艺宝藏 2020-06-01

    如果说闻名遐迩的"国家宝藏"是有形至尊,那么非遗"技艺宝藏"就是无形的瑰宝,二者同样珍贵无比。中国历史悠久,境内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尤以传统手工技艺广泛渗透于世代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如刺绣、贝雕、剪纸、织锦、制瓷、雕漆、泥塑等,其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尊重。但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 全民参与非遗记录工程的加拿大经验 2020-06-01

    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是非遗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任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的记录、保存和传播工作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个重点。2017年,我国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这项基础性保护工程,有利于及时、完整地保存当代仍旧活态存在的非遗项目及其环境,也有利于形成全民参与非遗传承的良好氛围。加拿大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可以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 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产业化研究 2020-06-01

    本文从传承发展与产业化的角度近距离观察当前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近况,通过从典型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的整理到分析,从传承人的保护到原生态与活样性的传承发展,从某区域的地方艺术形式到各地间的文化交流,从以非遗传承人为核心能量发展为民间艺术、舞台表演、课堂文化的发展样态,到从单一的艺术形式走向多样化的融合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意在对江西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积极能动地发挥音乐类非遗的时代性特点,促进新时期下音乐类非遗产业化发展贡献点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