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非遗”在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保护与发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20-06-01
报告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在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保护和发展方式,通过市场调研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认为在电子商务平台中进行非遗工艺品的交易有利于提高其销售量,从而通过增加经济收益手段可达到保护非遗工艺的目的.
-
“非遗后”时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归纳在"非遗后"时期背景下,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非遗保护的研究中汲取灵感,为当今及未来的体育非遗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对市场的过分投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变异;政府的"功利性"保护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沦为"政绩砝码";城市的迅猛扩展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受到侵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认同危机;传承人的渐渐老化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建议:保护传承主体,营造活态传承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奖惩鼓励制度;做好非遗项目分类工作,加强市场准入鉴别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突出体育非遗保护的整体性;提高对体育非遗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助力体育强国战略目标。
-
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塔狮舞传承人李登山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非遗传承人逐渐成为文化保护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的同时,也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着改革创新。本文将从民俗学的视角出发,以个案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
非遗视域下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瓶颈与对策 2020-06-01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逐步深入,安阳市政府加大了对安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和保护。但是,目前安阳市非遗的工作中仍然存在多种制约非遗工作展开的瓶颈问题。本文在梳理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总结了有利于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对策和建议,为本市非遗工作的展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非遗传承人逐渐成为文化保护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的同时,也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着改革创新。本文将从民俗学的视角出发,以个案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优秀结晶,随着博物馆数量与形式的增多,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代表开始进入博物馆,但博物馆只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进行保护,非遗的非物质性该如何生存,是个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孕育它的土壤中隨时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该是其最好的未来。
-
城市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实践研究——以衡水民间音乐非遗项目为例 2020-06-01
在城市文化进程中,大运河推动了沿线城市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处于大运河北段的衡水地区在城市运河文化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运河文化记录了沿线城市的兴衰,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社会的变迁,所以说,大运河文化对沿岸城市文化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现今,衡水地区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的城市区域之一,对于大运河沿岸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播、传承以及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对衡水大运河文化对非遗民间音乐的渗透与影响和衡水大运河文化视域下民间音乐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衡水地区要结合当前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抓住城市运河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契机,提升大运河衡水段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以带动城市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稳步前进。
-
乡村振兴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发展 ——以鄂西北非遗 “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作为鄂西北极具地域特色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探寻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农村非遗活态延续,着力于乡村现有的宝贵资源及现实需求,整合区域非遗资源,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验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