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传播路径 ——以湖州市为例 2020-06-01

    本文从新媒体视角出发,以湖州为案本,详细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实困境及内在原因,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文化语境变迁,非遗保护现状堪忧,文化传承后继乏力。本文认为可基于“互联网+”思维、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索非遗文化的传播策略和发展路径,实现非遗文化传承模式的创新和示范推广;并提出利用新媒体技术能极大激发非遗文化传统保护的内生动力,实现非遗文化在生产性保护中的活态传承,有效促进非遗文化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拓展非遗的生存和文化空间。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其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拓展、方法创新、旨趣提升和情境优化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理想志向、塑造优秀人文素养、激发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选取恰当的融入内容,充分运用各种融入载体,拓展可行融入方法,营造良好融入氛围等路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的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 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文化传承、区域经济、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有促进作用。基于此,结合濮阳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重视传承空间、文化认同水平提升等策略的应用,对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传承、可持续化发展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 虚拟与增强现实互动旅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为例 2020-06-01

    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互动旅游中,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互动旅游的重要元素。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为例,在分析研究南音传承、发展与传播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南音虚拟与增强现实互动旅游系统的设计思路。使用虚拟现实开发引擎Unity3D及增强现实开发工具包VuforiaSDK,结合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实现了南音互动旅游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增加了海丝非遗文化南音观赏者的沉浸感、交互性、体验感和参与感,同时满足了广大受众在体验海丝非遗文化时进行偶遇和社交等心理需求,为海丝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借鉴。

  • 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创新研究 2020-0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意识不断增强,国家间的竞争最终也将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对经济的发展都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我国政府也构建了由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组成的保护体系,但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而濒临消亡,非遗传承人居住的环境、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等社会现像都对非遗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现代信息社会,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用现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发展研究。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本地高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2020-06-01

    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得以保留和演变,这些文化需要得到继承和发扬。然而,目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有些甚至濒临消失。保护和传承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教育是推进山西省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效途径。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本地高职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

  • 浅议福州三坊七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 2020-06-01

    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福州三坊七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福建省重要的文化遗产,汇聚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在修复历史建筑等物质遗产的同时,如何修复、保护活态传承在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这是一个实践性强、现实意义突出的课题。它对于探寻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旅融合,打造福州城市文化名片,建构城市文化个性等各方面的原则方法具有建设性意义。

  • 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发展对策研究 2020-06-01

    非遗与研学的融合是文化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旅游新经济的增长点。以著名旅游城市张家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非物质遗产研学旅行研究现状确定了张家界非遗研学旅行的研究意义,并结合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概况,提出了科学开发非遗类研学产品、发展特色研学、提供优质研学设施、提供师资保障等四个方面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