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 条数据
-
国家文化部非遗中心考察鸣生亮武学研究会保护非遗情况 2020-06-01
2018年11月26日,文化部非遗司管理保护部张勍倩主任率专家一行四人,到北京市大兴区考察北京大兴呜生亮武学研究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吴式太极拳的情况。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所传承申报的吴式太极拳已于2009年和2014年先后被评为市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作为保护单位,在张全亮会长的带领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吴式太极拳的传承、发展、保护工作阔步直前,不断出现令人振奋的新局面。
-
汪大伟:将传统带入现代生活,以非遗连通世界文化 2020-06-01
汪大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大学是2015年文化部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试点高校,2015年7月开设第1期培训班以来,至今已开设了19期,学员人数400多人次。目前,上海大学的非遗研培工作在创新转化方面是最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校之一,相关工作在全国交流会议中多次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的肯定。上海大学非遗研培项目重视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传统工艺的振兴提供了多元化
-
2017年度"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 2020-06-01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化部非遗司的业务指导下,由光明网主办、中国移动咪咕文化协办的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于2018年1月24日圆满结束。
-
西藏29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2020-06-01
日前,在国家文化部开展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中,我区共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1名,经专家评审,近日进入公示阶段的共有29人。截至目前我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品名录2项,包括藏戏和格萨尔;国家级非遗项目8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8名。
-
文化部非遗司"非遗在社区"在奉贤试点启动 2020-06-01
3月2日,正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到来之际,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奉贤区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奉贤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柘林镇人民政府承办的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试点工作——“非遗在社区”启动仪式在柘林镇海韵社区举行。
-
烟台5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20-06-01
在文化部公示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中,烟台市非遗传承人共有5人榜上有名,分别是长岛渔号代表性传承人朱大相,海阳大秧歌代表性传承人盛玉宾、于信,烟台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栾淑娟,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兰堂。此次烟台市推荐参评的5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部入选,由于朱大相因病去世,在之后的正式名单中只公布了海阳大秧歌代表性传承人盛玉宾、于信,烟台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栾淑娟,龙口粉丝传统制
-
加强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2020-06-01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等十余种民族共49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6万,约占总人口的62.4%。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99年以来,在县文化部门的努力下,先后开展了传统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节庆民俗、民间文学四个方面的非遗保护工作。其中,彝族弦子舞、壮族棒棒灯、月琴(弦
-
2017"中国非遗十大年度事件"发布 2020-06-01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化部非遗司的业务指导下,由光明网主办、中国移动咪咕文化协办的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于2018年1月24日圆满结束。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现场发布了“2017中国非遗十大年度事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