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研究特征及展望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其外宣译介研究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途径的创新与补充。通过梳理国内近20余年非遗翻译研究,发现非遗译介研究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译介研究项目也呈多样化,同时翻译理论与翻译策略、方法论证是非遗译介研究的焦点。文章最后试探性地提出了非遗译介研究发展的方向。

  •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泉州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020-06-01

    泉州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凝聚了艺人高超技艺和独特的创造力,但其文化创意的水平不太高。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开展了搭建交流平台、开发文创产品、探索"互联网+非遗"、把非遗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等工作,但泉州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存在不少的挑战。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泉州技艺类非遗的传承需要传承人的匠心也需要观念的创新,要积极进行跨界资源多元整合、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展基于生活现实的体验活动。

  • 黑龙江省“非遗”保护路径探析:基于对日本经验的借鉴 2020-06-01

    黑龙江省目前展开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在此过程中亟须吸取相关有益经验。日本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建立了日趋完善的日本非遗保护法律体系,明确了日本非遗保护的对象和主体,利用各种渠道提高了日本民众非遗保护意识。因此,借鉴日本非遗保护有益经验,对黑龙江省继续开展非遗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财富,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价值,是新时期社会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一股重要文化力量。本文对非遗的当代价值开展了分析,并对新时期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以及现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对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新手段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些促进效果。

  • “非遗”视域下的江海文化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2020-06-01

    江海文化是特色鲜明的苏中地域文化,具有多元而浓郁的精神格局和成因基调。将江海文化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中进行研究与探讨,挖掘江海文化的时代价值,同时将非遗传承与设计实践结合、将科研项目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举,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途径。江海特色文化不仅仅焕发出城市的活力和魅力,还带来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与自信,更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和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 “非遗”助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以少林武术文化为例 2020-06-01

    在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非遗"的保护传承已经上升到国家高度。通过"非遗"资源课程化并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营造"非遗"校园文化氛围,开展非遗技能竞赛,建立体验、展示基地等,帮助高职院校打造特色品牌,使高职学生形成特色竞争优势,从而助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

  • 基于智慧旅游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 2020-06-01

    山东省历史文化积淀丰厚,齐鲁文化大地孕育着类型多样、数量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山东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在"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要求下,山东各地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今天,如何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本文提出了基于智慧旅游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对策。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资源,在当今如何更好地走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实现其活态传承,有效推动和实现其"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从而赋予古老的"非遗"以新的生命力,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和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