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绵阳市体育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盐亭桃子龙为例 2020-06-0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绵阳市体育类非遗文化——盐亭桃子龙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该项目的起源、制作工艺、表演方式,研究结果发现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传承人老龄化突出、外来文化的渗透、传统观念保守、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几点策略.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希望给今后的学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让这项非物质文化在民间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 刍议“非遗”瑰宝铅山连四纸的保护与发展 2020-06-0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用薄薄的一张纸托举世界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毫无悬念地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凝聚自然之精粹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本文将主要针对"非遗"文化视角下铅山连四纸的保护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加强传统手工造纸保护和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 非遗保护视域下的潮州大吴泥塑工艺调查研究 2020-06-01

    大吴泥塑是一种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美术品,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非常高超的手工艺术价值与劳动价值。通过对非遗保护视域下的潮州大吴泥塑工艺文化调查研究,挖掘潮州民间传统美术大吴泥塑的遗存,并将其拓展为可资利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使之更加系统和明晰,使其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创新发展。

  • 烟台方言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发源于乡村,与方言关系密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保护方言入手。烟台各地方言是烟台乡村文化生态的核心要素,是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土壤,还是烟台语言文学类非遗的原始载体。烟台乡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文化生态正在消解、人才断层化、个性淡化等问题。将保护方言与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相融合,改善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生态,提升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队伍。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坚持创新,构建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机制。

  • 贵州苗族铜鼓舞形态分析及文化解读 2020-06-01

    从贵州苗族铜鼓舞形态分析切入,准确解读铜鼓舞肢体形态所传递和蕴含的文化信息以及文化生态所决定的身体姿态,方可管窥文化机理,探索苗族文化传统,寻找文化对身体的规约,在规约中印证文化形态的呈现。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深刻和全面揭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铜鼓舞所具有的遗产价值,为苗族民间舞蹈文化发掘提供思路,更好地促进非遗舞蹈项目的保护与发展。

  • 古城里的非遗实践与反思 ——以平遥古城为例 2020-06-01

    文化遗产是文化在历史特定时期的表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特殊财富。随着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各地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讲述地方故事,发扬地方特色,非遗成了人们关注和实践的重点。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背景下的平遥古城为例,分析古城里的非遗实践,通过探究古城与非遗的相关互动,反思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

  • 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品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工艺类非遗企业进行品牌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品牌文化定位、外在视觉形象、产品质量和设计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艺类非遗企业品牌发展的策略,力求把企业形象设计战略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企业品牌建设中,使企业、政府和社会协同一致,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共同打造强势品牌,提升产业活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点与管理 2020-06-01

    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以来,世界各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统称非遗)的抢救以及保护非常重视。对非遗的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求,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围绕非遗档案的特点以及管理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