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 2020-06-01

    为摸清雄安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现状,以探明地方文化资源,为这一地域的地方传统文化样貌留下历史存照,“京津冀学者联合考察团队”完成了对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文章就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基本情况、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雄安新区未来发展中的非遗保护对策等进行陈述,对雄安新区未来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 “当代花木兰”华一:华佗五禽戏传承人 2020-06-01

    因为传承的是华佗五禽戏,又由于自己是第59代传承人中的本门大师姐,"华一"成了她在武林届的名字。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能时时鞭策自己在非遗传承的路上竭尽所能,创新开拓,让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更贴合时代,更亲民接地气,更有时代气息,更利于传播。年轻的人生,因追逐梦想而精彩,因专注传承而丰厚。华一的中国梦就是做一名文武兼备的非遗传承人,践行使命,走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外界再多干扰,都赢不过你的信念

  • 浙江非物质水文化遗产史研究路径解读 2020-06-01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丰富、类别全面,与水相结合,对其加以研究更易凸显浙江的地域特色。通过对非物质水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与浙江非物质水文化遗产历史进程的勾勒,进而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思考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演进,以此为契机,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水文化遗产研究的视野,在非遗门类史、子类史之外,借助水利行业、水利学科以及水文化研究,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一个独特的考察视角和理论起点。

  • 让非遗文化在特校职业教育里开出绚烂之花 2020-06-01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我们的关注,在职业教育中发展非物质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特殊教育学校也应重视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我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认为把特教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将推动特殊教育职业的发展,增强其竞争力与吸引力,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终将在特教职业教育中开出绚烂之花

  • 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思考 2020-06-01

    高校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重要阵地,在传承本土非物质遗产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是一个地区或者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造就的独特文化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本土性、民族性和独特性等特征,是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形式。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引进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非遗文化的活力,融入现代思想,使其长久流传下去。本文从现实出发,首先阐释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其次分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最后提出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有效对策,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软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软环境,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条件的制度性人文生态环境,是相对于资源状况、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文化氛围、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的总称。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受到巨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建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软环境保障体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开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机制化,为贵州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并逐渐走入大众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关注焦点,与此同时,更多人目光和精力投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本文立足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分析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重点分析非遗保护与传承在旅游扶贫领域的重要价值.

  • 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2020-06-0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众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简称音乐类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简称非遗)中的一个重要门类。音乐类非遗与其他门类非遗既具有共通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掌握好其普遍性与特殊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对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