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开发与营销模式策略探索 2020-06-01

    在我国的街头小巷流传着特别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个地方的文化遗产都有着当地的特点以及文化水平。本篇文章针对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对其中文创产品的开发、以及探索文创产品如何销售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有着一定的探索。打造非遗文创专属的平台,结合各种销售方法,创建出有着特色的品牌,形成一条精细的产业线,推动非遗文化的丰富。

  • 少数民族博物馆“非遗”展览的问题与对策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是一个地区进行“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面对多样化与多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博物馆在展览模式、展览空间、感官体验、历时叙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的价值,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从博物馆展览模式的探索、主题展览的设定、策展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入手,辩证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少数民族博物馆展览的关系。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漫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2020-06-01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积极地开展,对于非遗的保护也成为众多领域研究的课题。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众多学科也参与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于动漫艺术作品中,可谓是一种新的探索途径。文章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漫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从动漫的角度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探讨如何利用非遗促进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模式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根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新模式的探析也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借鉴国内外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经验,以期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制度,进而助力于保护我国非遗瑰宝。

  • 文化自信背景下苏州碧螺春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实践研究 ——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0-06-01

    苏州碧螺春制茶技艺2011年被列入中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手工制茶的局限,现在该非遗技艺的传承后继乏力。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大师工作室和专业发展,将非遗技艺嵌入专业和课程,为文化自信背景下苏州碧螺春技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做了一些实践研究。

  • 青海省藏族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2020-06-01

    青海省藏族是青海省最多的少数民族,经过千年的发展,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青海藏族的体育类非遗项目分析,发现:项目分类不明确;传承人总体年龄偏高,年轻人数量不足;传承人性别差异大,文化程度偏低;传承人生活面临窘境。基于这四点,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以期为青海省藏族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数字媒体时代民俗类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分析 2020-06-01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尤其以手口相传的民间艺术为主要濒危对象。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借助各地民俗博物馆的兴起,通过藏品展示、民俗演艺等方式,让民间艺术重回人们的视线当中,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些民俗博物馆开始尝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数字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上面的表现,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这几个方面对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活态传承与“设计工匠”培养 ——以德州黑陶为例 2020-06-01

    近几年,各地非遗保护机构或个人非常注重与大中小学的合作,打造独具特色的"非遗进校园"品牌活动,运用优越的"校企合作"资源和高新技术手段培养"设计工匠",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高国家软实力、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