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非遗文化类功能游戏的本体设计及社会功能 2020-06-01
非遗文化类功能游戏是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功能游戏,目前该类作品共三款,分别是《榫卯》《折扇》和《尼山萨满》,这些游戏对特定的非遗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字艺术诠释,形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场域,体现出该品类游戏特殊的社会功能。本文对非遗文化类游戏的本体设计进行解读,探讨其多层次的社会功能,肯定此类游戏在当下数字互动娱乐产业的“文化赋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两个方面所承载的深刻意义。
-
论黑龙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思路 2020-06-01
黑龙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有利于保护黑龙江少数民族中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实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各种主体的责任.当前黑龙江非遗保护面临特色化特征不明显、主体的法律责任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应当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及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为基本思路,开展以及推进相关的法律保护工作
-
传统非遗文化纪录片摄制技巧——以传统手工制瓷纪录片《匠心冶陶》为例 2020-06-01
传统手工制瓷纪录片《匠心冶陶》为研究手工制瓷技艺留下了宝贵资料,对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该纪录片为例,探索在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背景下的“非遗”文化类纪录片摄制问题技巧。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长效发展机制研究 ——以潮阳英歌为例 2020-06-01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开始引进和推行相关的"非遗"文化课程内容,力求展现自身的专业特色,培养综合技能与人文关怀并重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潮阳英歌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为例,尝试性地为"非遗"文化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长效性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
淮阳泥泥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创新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承载,休闲时代的来临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然而传承中尚存在一定困境,针对地方独特非遗项目的系统研究和具体开发方案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基于淮阳泥泥狗的文化蕴含分析,探索其传承的价值、困境和机遇,从而提出相应的IP定位、创新开发策略和延伸产品类型,旨在为淮阳县非遗传承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数字媒体视角下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数字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给各类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艺术家逐渐尝试运用新技术手段来创作呈现新的作品。数字媒体艺术从出现之日起就以其技术和艺术呈现的多样性占据着艺术发展的新主流。文章主要关注的就是数字媒体艺术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为音乐类非遗的保护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立法助力非遗保护 擦亮古都文化底色 2020-06-01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首都非遗保护、保存工作,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数字化传播——以芜湖传统木榨工艺为例 2020-06-01
传统木榨麻油工艺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皖南地区,现今留存于安徽各地。科技发展使传统手工艺发展空间面临严峻的挑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销声匿迹,到今天非遗保护浪潮使其散发出新的生命力。如何实施有效手段对传统工艺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进行保护成为关键因素。通过研究芜湖传统木榨麻油的制作工艺的基本情况,探寻新媒体与传统手工艺之间的联系。利用现代科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