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设计教学研究 2020-06-01
到2011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2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发展事业的重中之重。博物馆作为物质文化保护的主要载体,近年来也在逐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而当前的非物质文化博物馆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博物馆要注重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要注重对非遗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人才的吸收。本研究以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为平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从主题生成、框架组织、空间构建、内容表达角度出发梳理出一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设计方法,即培养学生宏观的博物馆展示设计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浅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引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与可能 ——以定窑为例 2020-06-01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民窑之一,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非遗文化传承的责任.面对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的窘境,必须把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优秀艺术人才.本文在阐述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引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必要性的基础上,以定窑非遗项目为例,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建设非遗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非遗人才培养内容、方法、手段等,探究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引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
-
浅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引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与可能 ——以定窑为例 2020-06-01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民窑之一,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非遗文化传承的责任。面对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的窘境,必须把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优秀艺术人才。本文在阐述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引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必要性的基础上,以定窑非遗项目为例,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建设非遗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非遗人才培养内容、方法、手段等,探究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引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
-
论非遗宣传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的创新之道 2020-06-0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会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等部门制作的《非遗公开课》适应"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宣传需要,在节目形式、内容选取、舞台设置、嘉宾遴选、叙事方法、现场互动等方面做了显著创新,给非遗类文化宣传节目带来一股清新之气。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现状研究 2020-06-01
随着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近年来,国内各界更加重视非遗的保护利用,建立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简称“非遗馆”)[1]。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非遗展示利用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在一个空间里,能够整体系统地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貌,在非遗展示利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文章主要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对于非遗展示利用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存在类型、展示方式、建筑特征等问题,可以为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经验。
-
保护与传承 我们在路上 2020-06-01
40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非遗清单中。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是珍贵的,它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见证,它刻录着历史的足迹。任何事物都在经历着产生、成长、延续、消亡的过程,或许它们正走在消亡的路上,因此保护就变得格外重要,我们可能阻止不了它最后的结局,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结局晚一点到来。
-
从师承到研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变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2020-06-01
伴随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非遗传承的关注,非遗传承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传承人进高校是近年来针对非遗传承人群的新举措。文章主要以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来探讨新传承方式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
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析 2020-06-01
雄安新区历史文化久远,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体现,也体现了雄安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随着雄安新区整体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当地的非遗将受到严重的冲击。积极探索长远、有效的保护路径,是推动雄安新区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