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的文化建设述略 ——以黔东南为例 2020-06-01

    十八大提出了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中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新型城镇文化建设的政策指导下,黔东南州近年来在新型城镇文化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黔东南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新型城镇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文章建议大力发展本地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旅游;组织人力加强对苗侗等民族历史与文化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加大申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的力度、数量和质量;处理好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 福建自贸区闽台非遗旅游合作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福建自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优势,其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闽台非遗旅游合作开发的主体,即政府、旅游企业、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团体、当地社区居民以及非遗传承人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为加大闽台非遗旅游合作开发,福建自贸区应加强政府引导,强化非遗旅游活动的统一品牌效应,增强民间交流,提高社区的参与度并兼顾各开发主体的利益。

  • 档案管理视角下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智慧财产",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不断延伸和传承的基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经岁月的洗礼后仍沿袭至今,成为海南珍贵的"文化宝贝"和重要的"文化标识"。因此,本文拟从海南非遗的特点出发,对海南非遗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途径。

  • 基于南京非遗文化的家居产品开发研究 2020-06-01

    本文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木雕刻及金陵竹刻为对象,针对这两种非遗文化在家居上的应用,从制作材料、文化传承、实用性以及开发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传统家居设计提出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建议与参考

  • 非遗视域下白族“霸王鞭舞”的文化释义及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白族《绕三灵》于2006年5月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贯穿于白族《绕三灵》整个仪式过程始终的"霸王鞭舞",不仅为该非遗项目增添了浓郁的地域民族文化色彩,也为白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保护、传承和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波助力作用。以白族"霸王鞭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白族"霸王鞭舞"的剖析解读,揭示其深厚的民俗历史,挖掘其内在的文化释义,审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并对其在现当代社会文化语境的传承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 非遗传承与高职艺术教育结合的可行性研究——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三灶民歌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虽然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仍需要新的传承基地和传承人.高校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力库和人才库正是最佳选择.鉴于此,本文将对珠海非遗三灶民歌与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的互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寻访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主题实践教育纪实 2020-06-01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和国家级技能大师(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重点举措,荆州地方高职学院在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和非遗大师技能的传承中既有贯彻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备'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 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丰富,数量和种类繁多,传统的保护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非遗”数字化保护对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来说尤为重要。数字化技术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非遗”资源数据库建立、数字化“非遗”平台推广、数字化“非遗”传习所构建,不只是“非遗”的一种存储、展示、宣传和教育的外在手段,而且具有真正发挥确保“非遗”生命力的作用,是科学、高效实现“非遗”保护与保存的重要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