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短视频为非遗传承与传播开拓新路径 2020-06-01

    从20世纪80年代人们用收音机接收信息开始到后来电视机的出现,再到今天新媒体网络时代各种移动互联网设备的产生.回首这40年,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代,各种媒介资源融合发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传播值得我们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研究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非遗传承与传播的新路径,并结合当下较火的短视频传播平台抖音APP,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新路径以及如何有效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争论与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民事纠纷日益成为非遗保护工作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体现为一种公法模式,现实生活中诸如《乌苏里江船歌》著作权案、安顺地戏署名权案等引发了知识产权法在非遗保护实践运用中的争辩。尽管非遗保护与知识产权法之间在主体、客体、性质、保护目的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但冲突背后两者依然存在内在契合。因此,基于制度设计的成本效率和实践经验考虑,知识产权仍是目前非遗私法保护模式的优先选择。

  • 探析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和协调 2020-06-01

    在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着多种的利益冲突,对其进行有效协调成为了重要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就非遗权利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冲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非遗亚群体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些冲突的协调方案.

  • 天津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魅力 2020-06-01

    天津杨柳青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颗灿烂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题材丰富,娃娃类题材是早期杨柳青年画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社会学方法,研究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魅力和非遗发展问题。在杨柳青年画中,娃娃画的线条圆润流畅,色彩讲

  • 泸州市体育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搬打狮子为例 2020-06-0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泸州市体育类非遗文化——搬打狮子保护与传承研究,主要研究了该项目的表演方式和道具,研究结果发现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传承群体逐渐减少;因项目自身特点而发展受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几点策略。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给今后的学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丰富民间民俗体育,使我国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更具有多样性,让这些非物质文化在民间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 蓝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020-06-01

    目的:探讨非遗文创产品蓝印花布的设计要素与设计方法。调研传统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从蓝印花布的设计实证分析出发,总结蓝印花布发展的路径和局限性。分析创新设计要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创新设计方法论,以构建非遗文创产品严谨科学的开发体系。结论:通过对蓝印花布印染工艺、形态、质地等方面的综合设计实践,以及创新设计要素及设计方法的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提出行之有效的设计路径。

  • 民族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清水河哈萨克民族自治乡为个案 2020-06-01

    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在我国人口约有160万,创造了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使得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原生环境发生改变,现哈萨克族多以定居、半定居方式居住,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遇到保护与传承的困境.2017年我国非遗法颁布了六年,笔者认为在广大基层群众中才最能体现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结果如何,尤其是以西部发展较慢却又拥有大量优秀非遗的少数民族地区,笔者选取玛纳斯县清水河哈萨克民族自治乡为田野点,对由游牧民族到半定居式啥萨克族进行非遗现状考察,并对在非遗原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后,该如何进行活态传承进行反思.

  • 非遗视域下山西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2020-06-01

    所谓"地上文物看陕西,地下文物看山西。"山西历史悠久,物质资源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古代东方的"艺术博物馆"。近些年来,山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创产为当地带来的文化传播效益与经济效益也逐渐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下的文化资源实际为背景,将山西特色文创产品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山西文创产品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非遗视域下山西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为山西特色文创产品提供一些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