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用镜头记录“非遗”影像 ——记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摄影俱乐部“非遗”创作团队 2020-06-01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几乎涵盖了当前我国“非遗”名录中涉及到的所有门类。这不仅代表着“非遗”项目的文化资源之丰厚,更说明了上海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但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许多民间优秀“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面临严峻挑战,许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已经失传或正在消失,许多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的民俗备受冷落和遗忘,许多民间独门绝技后继乏人……

  • 移动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保护 ——戏曲产品市场营销环节中大数据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抢救与保护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文化工程,包含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如普查、整理、鉴定、研究、继承、传播、应用、发展等工作,在互联网+的时代,采用革新的手段和形式对非遗的保护更具成效;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产品的营销方面如结合大数据应用商业手段则可以突破传统文化社会认知不足、作品受众面较窄的瓶颈。

  • 融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研究 2020-06-01

    中国自2006年公布的518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至今已经达到1372项,虽则名目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与创新却处于“危机重重”的环境中,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刻不容缓。文章试论在“融媒体”语境下,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探寻其发展的优势,进而找到其创新传播的策略,提升非遗创新传播力。

  • 非遗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站在非遗的视角下,对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以期提升高校学生的非遗意识,促进新时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东莞茶园游会:让文化遗产融入大湾区现代城市生活 2020-06-01

    2019年5月1日,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东岳广场,一场非遗“快闪”正在上演:一首粤剧名曲《卖荔枝》散透出岭南的古韵,悦耳的木鱼歌带人们走进古老的传说,客家山歌《清水盈盈》表达出南方人的热情与真诚……随后,旗袍队、太极队、非遗队、民族表演队等巡游队伍也陆续登场,与全场观众、演员一起,挥舞着五星红旗大声合唱,刹那间,浓浓的喜庆气氛飘向四面八方。这是“美丽湾区幸福游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系列活动暨2019茶园游会中

  • 知·行·言——长江中下游建筑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缘 2020-06-01

    随着非遗研究热潮的兴起,绝大多数建筑技艺类的非遗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技术性分析,但对这些建筑技艺背后的文化成因却着墨不多。然而,正是这些特殊的文化基因造就了营造技艺的千姿百态。从长江中下游地区18项建筑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入手,试以"知""行""言"的角度切入,系统论述长江中下游地区非遗背后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语言模式特征及其相互影响,探寻它们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技艺类非遗之间的互动关系。

  •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对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聚焦河北省丰富的非遗资源,分析其外宣的特点和现状,从跨文化传播和异域读者接受的视角,探究合理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 “互联网+”时代非遗档案保护与优化精准传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国家和民族记忆的宝贵资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做好非遗档案的保护工作,优化精准传播,推广非遗档案文化,使日益丰富的非遗项目得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