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 2020-06-01
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在"互联网+"社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速度飞快.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国的高等人才,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是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高校应充分借鉴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非遗保护传承、学生品德塑造三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
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2020-06-01
带着对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客家水龙节的浓厚兴趣,我们开展了对龙泉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调查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呈现文化多样性、丰富城市内涵、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龙泉驿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慢慢地淡出人们视野,面临着缺损、失传等问题.为此,结合调查发现非遗项目传承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报告最后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有效传承保护的观点以及促进保护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
高等职业院校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案例 2020-06-01
处于现如今社会发展现状下,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保护,已经成为国际间的一大共识。针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作为关键核心,同时更作为"非遗"步入当前社会发展可持续的根本。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高职院校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湖南艺术职院校为例,充分挖掘表演类非遗的文化精髓,基于文化的空间、形态、传承主体多方面展开,针对现如今的表演类非遗传承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
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及模式分析 2020-06-01
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优秀的民族文化,历经了近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得以延续至今.然而,到了现在在现代化进程中却着面临人亡艺绝的窘境.如何让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继续传承发展下去,保护好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是一件时间紧任务重的大事.本文阐述保护非遗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前形势提出非遗文化传承人培养的路径及方法,创新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
-
新形势下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面对当前我国非遗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的严峻形势,开展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从国家相关政策、新形势下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对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进行思考,提出了优化各级保护部门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基层保护单位职能作用等一系列工作措施.
-
浅谈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本文主要阐明了博物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随着社会对非遗保护及传承的重视,作为宣传、展示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应采取一定措施,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引导公众自觉投入到该项工作之中。
-
2018大世界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举行 2020-06-01
2018年11月15日至21日,2018大世界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大世界城市舞台中国魅力榜(长三角非遗展演项目榜)发布活动在上海大世界举办。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传承人们以专场展演、展示互动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丰盛的非遗大餐。
-
提升非遗生命力,复兴区域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具有良好的经济潜力与开发价值,其更是人类文明的根源,是研究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资料。为了更好的研究提升非遗生命力的策略,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并介绍了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其次对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以及文化产业复兴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希望为各地更为理智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其生命力与可持续性创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