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百花洲里看 2020-06-01

    金秋十月,一场精彩绝伦的非遗文化盛会在百花洲隆重上演。作为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分会场,百花洲里热闹非凡,众多非遗文化在此惊艳亮相,让济南市民大饱眼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先声夺人,宛转悠扬的唱腔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在户外的戏台上,装扮精致的演员用戏曲的独特语言演绎着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举手投足中透着扎实的基本功。柳子戏的魅力就在演员的唱念做打、一板一眼中展现出来,让人不禁惊叹中国戏曲之美。

  •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政策解读 2020-06-01

    2019年11月13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市政府第15届9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为做好该规章的实施工作,具体解读如下:一、《办法》出台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极端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

  • 携手影像技术推进人文发展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对非遗项目进行记录与保存,属于十分重要的保护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指出:“‘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其中所谓“立档”

  • 楚雄:非遗传承创新的盛会 2020-06-01

    2019年7月25—27日,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研究所的近百名专家和博士生、博士后,齐聚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出席第三届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创世神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城市社会与文化建设博士、博士后论坛同时举行。这次非遗盛会由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主办,《非遗传承研究》编辑部等单位为支持单位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传承着民族的精神。我国幅员辽阔,独特的人文气息、历史氛围造就了丰厚且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工业现代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生态遭到破坏,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在险境之中,无疑是民族不能承受之

  • 让乌米饭的清香浸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非遗”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 2020-06-01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开放课程,有着其区域特色和实践价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走进课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千年变迁中,畲族为中华文化史留下了美丽的篇章。每年农历的三月三,畲族群众都有制作乌米饭供祭祖先、馈赠亲友的习俗。这一习俗从唐代沿袭至今。2011年12月乌米饭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乌米饭制作技艺在一些畲族村居几近失传。结合四年级下册《粮食知多少》主题活动,我选择了《与乌米饭零距离》这一课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提升,一起感受“非遗”独特的魅力。

  • 依法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 2020-06-01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也标志着非遗保护的探索日趋规范和成熟,对世界非遗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2018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办法》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而出台的,已于2019年3月1日正式施行。

  • 淮安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2020-06-01

    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根本。"运河传情匠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场活动在淮安成功举办,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本次非遗展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