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基于档案多元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管理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从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以来,逐渐受到各国重视。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条约》,非遗保护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管理作为非遗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引起了档案工作人员及非遗研究人员的重视。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多元的文化社会中,档案工作也应该适应多元文化的要求。笔者从档案多元理念的4个角度讨论在多元文化中如何开展非遗档案化管理工作。档案多元理念与非遗档案化管理
-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一、引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部分简称“非遗”)与中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传承非遗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撞击日趋激烈,我国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遗文化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媒体传播范围、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渠道,非遗与时代相结合将增强非遗的能动性,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传播形式指引着非遗传播与发展的新方向。
-
档案部门在推进非遗传承中大有可为——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 2020-06-01
2016年11月23日,在苏州参加“世界记忆项目与档案事业发展”主题研讨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专程来到吴江同里和震泽古镇考察。这是吴江档案人首次近距离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走到一起,但吴江档案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却是有着长期的实践。一、档案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世界记忆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重点关注的
-
走近“赏石艺术”,丰富百姓生活 ——各地石友积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2020-06-01
6月13日是第十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赏石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观赏石协会作为"赏石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结合各地传承保护示范单位及相关地区实际情况,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三大“非遗”助推打响荣昌品牌 2020-06-01
近年来,荣昌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打造非遗产业群。荣昌有"三宝",一块布、一把扇、一片陶。去年5月28日,在重庆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上,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向游客推荐荣昌三宝,荣昌陶、夏布、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惊艳亮相第二届"巴渝工匠"绝
-
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文化的印迹 2020-06-01
幼儿教育:很多人似乎对非遗有所误解,或者说理解上较为单一,您可以先帮我们厘清这个概念吗? 王春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
良辰美景云端看,名家名曲线上听——2020年“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举办 2020-06-01
6月13日,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由国家图书馆、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共同主办的“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
-
发挥非遗保护与传承在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四川省“非遗+扶贫”工作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和反映文化传统的生产生活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和身份认同,是文化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非遗保护工作要站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高度,切实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