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以乐器类“非遗”为例 2020-06-0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进入新格局,由于中外思想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冲击,对学校的教学与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各国的文化底蕴,是"活态的文化"。将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非遗"融入思政教育,既可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也可以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 基于“非遗+”动漫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探索 2020-06-01

    以动漫作品为载体运用非物质文化的题材创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广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选用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为主要的创作题材进行动漫创作,探索如何运用动漫技术建立健全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提炼出"非遗+"动漫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创作机制,构建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创作的制作队伍,勾画完善具有广州特色、风格的非遗动漫设计作品,促进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简论如何做好非遗项目的可持续传承发展——以中堂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龙舟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重点是可持续传承发展,一是选拔好非遗项目传承人关系到可持续传承发展;二是制定有效具体的保护非遗项目方法和措施关系到可持续发展;三是非遗保护与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都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简析三个非遗保护方法和措施关系到可持续传承发展方面提出个人见解.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中的“非遗+博物馆”模式 2020-06-01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热情高涨,“非遗”的保护模式多样。随着博物馆功能的延伸与拓展,“非遗+博物馆”模式取得了较大发展。非遗博物馆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其设计思路,建设规划等都围绕非遗的“活态”保护而展开。非遗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展示“非遗”所蕴含的内在文化精神,在实践中落实“非遗”的“活态性”,加强非遗传承人与社会大众的联系?这些都是非遗博物馆建设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非遗保护管理的广东经验:精细管理 2020-06-01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非遗保护管理的广东经验:精细管理

  • 声光流转,记住非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侧记 2020-06-01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2007至2018年,我国共评定3068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其中超过400位已经离世。对传承人的技艺和记忆开展抢救性的记录和保存,成为非遗保护的当务之急。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对高龄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史、非遗实践和传承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并对各类相关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收集,为每位传承人建立专题资源库,并制作记录成果的综述片,进行公共传播。

  • “文旅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遇与挑战——以平南三利小刀锻制工艺非遗为例 2020-06-01

    文旅融合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我国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引导和规范,对各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文旅融合新时代背景下,各地区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要基于文旅融合对各项保护措施进行改进和创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良好传承,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稳步前进。本文以平南三利小刀锻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为例,对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能为文旅融合的深化发展以及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传承和保护创造条件。

  • 让鲤鱼灯舞跃上非遗的“新龙门” ——大足区万古鲤鱼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纪实 2020-06-01

    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灯火辉煌、笙歌鼎沸。天光水色之中,伴随着欢快的歌曲《花儿朵朵向太阳》,70条"鲤鱼"在演员的舞动下,踩着节奏"游"进场地中央。"盛世兴文化,辛劳育奇葩。"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已是大足区万古鲤鱼灯舞第二次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节周年庆活动。"演出当天,我真的非常紧张。"重庆市万古鲤鱼灯民间艺术团团长何定模仍有些激动,"直到表演顺利完成,我心里的石头才真正放下来。"国庆表演结束后,艺术团就接到两个鲤鱼灯订单——要完成19个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