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非遗视角下:老美华千层底技艺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应用 2020-06-01

    目的:作为天津本地老字号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美华需要与时俱进,保持活力与传统文化技艺相结合。使老美华千层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可以得到活态传承,被大众所喜爱,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同时还可以发展。方法:本文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美华千层底技艺"的特点,结合运用技艺与当代设计结合的品牌案例,从当代设计角度出发,分析"老美华千层底技艺"特征及价值,对其艺术价值以及发展创新应用思路进行初步探究。结论: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对非遗文化进行活态传承,杜绝传统技艺文化没落。老美华不断将传统技艺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契合,将非遗传承与创新应用相联系,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兴之势。

  • 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全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培训班圆满落幕 2020-06-01

    (本刊讯记者陈永鑑)为了提高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2020年8月17日至8月20日,由陕西省文化馆主办的2020年全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培训班在汉中市南郑区开班。陕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惠莉、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张智林、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 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 2020-06-01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也被誉为“民间舞的海洋”,其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至今已有13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民间舞蹈的传统功能是祭祀祈福、凝聚力量、愉悦身心。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改变。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大众文化认知水平的提升;对高校舞蹈教育创新发展的启示;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保护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保持其文化性和自然性,增强其生命力,使其能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前进,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之举。

  • 保护传承 促进发展 对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的思考 2020-06-01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开展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促进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传承,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海口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到海口市群众艺术馆、龙华区骑楼老街等地现场调研,并前

  •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再生策略研究 ——以泸州分水油纸伞为例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作为"可经营性非遗项目"具有天然的商业属性与流通合理性。文章以泸州分水油纸伞为例,针对其运营现状,提出了进行市场再造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深入探讨了如何界定发展方向,兼顾传承保护与市场运营之间的平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以此为例探索我国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世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索 ——以扬州工艺美术专题特色库为例 2020-06-01

    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进行了综述。在分析扬州地区非遗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简要说明构建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特色库的意义及其定位,进而探讨扬州工艺美术专题特色库的建库标准、技术实施方案、内容框架设计、内容建设及发布,以及特色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和后期维护问题。

  •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福建非遗战疫主题作品展”在省非遗博览苑拉开帷幕 2020-06-01

    2020年3月27日,由省文旅厅、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指导,省艺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福建非遗战疫主题作品展”在省非遗博览苑拉开帷幕,省政协副主席刘献祥、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陈必滔、省文旅厅党组书记石建平、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等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合理性探析 2020-06-01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是落实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最有效的执行者和实践者。目前,我国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已基本形成以事业单位主导,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辅的格局,这对于弥补和完善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缺失而造成的空白是有利的。但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的确立能否对非遗项目在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做好传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此同时,文旅融合下,不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涉及不同主管部门,亟需综合处理部门来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单位进行有效的科学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