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旅游扶贫背景下的传统手工艺类非遗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独特民间文化的体现,然而,在近年持续推进的非遗活化工作中,这些传统技艺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国家大力推广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该政策对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发展是个契机,现在却因为多重因素发展略显滞后。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业界关注,使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之路更加顺畅、高效。
-
“一带一路”背景下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2020-06-01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走访,分析保定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问题,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在媒体设备普及、非遗数据智库、网络移动平台和大众媒体传播方面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
-
“创特”战略背景下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文章介绍了在广西“创特”战略下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概况;分析了当前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探索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制定扶持政策,确保足够资金;转变民众观念,制定传承规划;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效果;健全管理机制,有效保护资源;深入挖掘资源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
“创特”战略背景下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文章介绍了在广西"创特"战略下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概况;分析了当前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探索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制定扶持政策,确保足够资金;转变民众观念,制定传承规划;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效果;健全管理机制,有效保护资源;深入挖掘资源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
施予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演化博弈模型与演化路径研究 2020-06-01
施予式保护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遍采用的方式。在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部门对政绩的需求和非遗传承人对文化与经济利益的需求逐渐演变成一场资源博弈。构建施予式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系统相图和雅克比矩阵等工具,分析了政府部门和非遗传承人之间群体博弈局势的变迁原理,最后,基于演化路径分析提出了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以期有效推动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基于社会变迁视角的非遗濒危传承与保护策略分析 2020-06-01
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遇到极大的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变革,在悄然间转变了非遗传承的动力机制,各类多元化的高科技产品逐步取代传统技艺产品,而公共文化教育也进一步弱化了非遗的生存根基.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变迁视角,提出了一系列非遗传承与保护策略.
-
非遗技艺于小家电产品传承创新设计 2020-06-01
本文目的是对当前文化创意小家电产品在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的现状,探究"非遗"的传承与小家电产品相结合的创新设计让现代人认可和接受,并在使用时逐渐开始关注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的文化财富。方法非遗技艺小家电产品既要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旧元素,又要注入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元素,提炼到与非遗IP形象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整合创新产品中。预期成果我们设计出的与非遗技艺结合的综合智能整合创新产品,通过研究非遗IP形象与文化创意产品造型相结合,实现非遗技艺应用于小家电产品的现代化造型设计和智能整合功能性赋予。非遗技艺小家电产品赋予的文化理念能
-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体系论——以生活性、生产性和生态性保护为中心 2020-06-01
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具有"非遗"保护运动分期的意义。在其前后,"非遗"学界基本上形成了"抢救性、生产性、整体性保护"的"非遗"保护方法体系论。经过数年实践,这种方法体系论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巨大成果。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文化筛选"和"文化阶层化"现象,客观上危及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生态平衡。这也深刻反映了党的十九大所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判断的科学性。"非遗"保护事业同样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是,应该在最新保护实践和认识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生活性、生产性、生态性保护"三位一体的新的"非遗"保护方法体系论,以积极回应文化变迁的常态性,维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和维护保护实践的公平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