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京举办 2020-06-01

    6月9日至13日,由北京市文化局牵头,大运河沿线八省市文化厅(局)共同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成功主办了“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本次大展主办方还首次联合公布《大运河文化带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共计161项,展示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协同保护的新成果。本次展览以“流动的文化”为主题,是目前国内首次举办的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同参与的规模最大的大运河文化

  • 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上海市非遗保护工作自2005年启动,由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导推动,市、区两级非遗保护中心具体落实保护措施,专业力量提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上海的非遗保护工作重在创机制、聚众力、建平台,通过多年的工作,摸索出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举措和创新方法。

  •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之路 2020-06-01

    非遗+项目体验 高标配置旅游体验 苍山洱海,守护最质朴的蓝白之韵。飞针走线,扎出千年时光。大理扎染2005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当地白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技艺之一,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和审美情趣。

  • 全情贯注 笃定前行访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非遗生活”品牌创始人魏素莹 2020-06-01

    走进一家名为"非遗生活"的店内,一款"龙凤呈祥"女士手提包吸引了记者的视线。这款产品以经典的横身桶包为原型、祥云轮廓为装表,选用潮绣"垫高绣"为主绣法,选取潮绣代表性图腾之"龙凤呈祥"承载对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把中国元素与时尚潮流融入到经典耐用的包袋中,以精湛绝伦的非遗工艺表达极致美好的东方意蕴。像这样的产品,"非遗生活"店内还有很多,该品牌不仅将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带入现代生活

  • 欧洲水利遗产的历史内涵与现状 2020-06-01

    水利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利用水资源在当代留下的历史遗存,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两个层面。它不仅反映了历史上人们利用水资源的智慧和成就,同时也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重要文化遗产,可以从中获得历史知识、经验教训和教育资源,更好地保护当代的水资源、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水危机。人类和水有数万年的互动关系,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水利遗产,这些遗产有的已经成为遗存,有的仍然惠泽今人。如今,这些水利遗

  • 从花甲到垂髫,让非遗走进生活 ——2018“锦绣中华”圆满落幕 2020-06-01

    6晚11场,再次走近"锦绣中华"——6月4日~9日,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圆满闭幕。在闭幕秀"苎梦东方"的现场,人潮涌动。从满头银发的花甲老人,到童声稚气的垂髫幼儿,一场全民参与的非遗服饰秀,随着每一套服装的出场,时时传来阵阵惊叹6天来,艺针忆绣、白鹭为霜、白蛇惊变、布衣经纶、云想彝裳、木真湘韵、苗净千寻、挑绣之韵、采蓝之忆、流光溢彩、苎梦东方共计11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选取非遗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振兴中国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

  • 青瓷工艺专业跨学科培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0-06-01

    中国陶瓷之父陈万里曾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青瓷是祖先留给今人宝贵的文化瑰宝。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捧回"人类非遗"证书,成为全球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进入21世纪,青瓷等工艺品因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工艺的独特和造型品质的完美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推崇。浙江省龙泉市委市政府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经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思想,提出打造"百亿产业"目标,一手弘扬剑瓷文化,一手培育剑瓷产业,全力推进"人才立剑瓷、品牌树剑瓷、科技强剑瓷、文创兴剑瓷、旅游促剑瓷、市场壮剑瓷"的工作举措。

  •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暨主题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 2020-06-01

    2018年9月13日至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大全国性节会之一,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