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2020-06-01
白族大本曲(以下简称"大本曲")是流传于白族民间的一种特有的说唱艺术,是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大本曲仍然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生活之中。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中,大本曲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大本曲的发展正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和群众基础日渐衰落等种种困境。曲本、手稿、证书、道具、照片、音频和视频等档案材料能够原真地记录大本曲文化遗产,因此建档保护是大本曲非
-
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活态保护”的思考* 2020-06-01
笔者以建造醴陵首座公共开放式现代高效无烟柴烧窑为原点,将产、学、研、游、国际陶瓷艺术文化交流等资源整合,集群化发展,形成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活态保护"链,并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非遗现代生存空间的构建和非遗的现代产业化途径等3个方面落地提出建议。
-
产品设计作品 2020-06-01
作品说明,1、非遗中“工匠技艺”的创新设计研究一灯具设计灯具设计的元素是取自南通板鹞风筝,结合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技艺”,主要从材质、工艺、造型等几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巧妙的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之中,首先在材质方面,选用传统板鹞风筝的江南笔竹,利用竹子的强度保证灯具主体框架的牢固度,其次在工艺方面,灯罩则用超薄的竹篾编制而成,最后在造型方面,灯具主体立面呈板鹞风筝的八角形,灯罩部分巧妙的将风筝常见造型图案化,并采用现代设计中的四方连续的构型方法进行组合
-
“非遗”的影像转 2020-06-01
近年来,影像与"非遗"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多,其中既有《手造中国》《了不起的匠人》《马街书会》等聚焦非遗的动态影像,也有为数众多的静态摄影。2020年11月评选的"中国·青阳首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来稿踊跃,《中国摄影》杂志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近1600位影友的1.7万余组(4万余幅)摄影作品;《中国摄影》杂志主办的浙江嵊州戏曲摄影工作坊(2019年)及安徽歙县的影像调查计划(2020年),学员作品涉及最多的题材均与当地非遗题材相关
-
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采用闭环式工作法建好“非遗”传承教师队伍 2020-06-01
山东潍坊市老年大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一项重点。众所周知,口传心授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方式。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精心打造一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师队伍。近几年来,潍坊市老年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培育过程中与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简称:潍坊非遗协会)合作,共同开设潍坊市老年大学
-
沈阳市浑南区非遗商会简介 2020-06-01
沈阳市浑南区非遗商会是由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者、专家学者、热心非遗事业者、非遗产品企业、非遗保护志愿者和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市)区级的保护单位与传承人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浑南区非遗商会经浑南区政府、浑南区工商联批准于2020年宣告成立。协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
-
首次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及柒牌基金成果展 2020-06-01
首次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作为大会主要内容的静态展即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部分成果展”应邀举办,呈现了柒牌基金项目在纺织印染绣及服装等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及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成为纺织行业与社会各界通力协作传承创新纺织非遗的新起点。
-
澥浦镇:在非遗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2020-06-01
在浙东宁绍平原东端,有一个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澥浦镇。2019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澥浦镇获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小镇。近年来,澥浦镇推动非遗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多项非遗技艺得以有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