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试论浙北蚕桑非遗文化的传承及保护 2020-06-01

    浙江省北部的太湖、西湖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称号,浙北地区的蚕桑非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的地位更是显赫。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进步,浙北蚕桑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逐渐被人们遗忘。故本文对浙北地区蚕桑的保护与传承方式进行探究,旨在促进和发展浙北地区的蚕桑文化,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历史客观性辨析 2020-06-01

    在产业开发和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地打造成赚钱工具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带有很大的普遍性,这样再现的文化形态很难认可是一种我们所期望的保护形态。如果我们可以对保留下来的非遗的文化性征、艺术特色和精神内涵做出正确的历史解读,遵循非遗自身发展的历史客观性及其固有规律,正确认识文化交融对于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为其找到立足点和切入点,是把握好、保护好其基本价值体系不被损害和扭曲的重要前提。

  • 基于非遗视角的骆山大龙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创产品具有紧密的关联。非遗为文创提供了众多素材和不竭地灵感,文创产品的开发推广为地方非遗保护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路径,二者只有互相依靠,才能开辟一条传统与现代联合的文化遗产旅游发展道路。非遗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可以给骆山大龙乃至南京非遗创造新的发展对策,开拓区域文旅产业的生长空间。

  • 基于文化自觉的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为例 2020-06-01

    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活态地保护与传承,需要居民自觉地进行参与。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非遗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采用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现场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沙湾镇提高居民文化自觉意识的手段进行系统总结,指出建立自上而下的保护机制、对传承人及传承队伍进行支持、利用社会传播体系等途径提高居民与非遗的接触度、增强社会组织的推动力及借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式是提高传统村落居民对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自觉意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背景下推进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财富,它是古代人民生活所形成的文化沉淀,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结晶,同时也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打破了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来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在数字化保护措施下最大化发挥文化产业的力量。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英语拓展课中的传承研究——以茶文化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需要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遗产,将其完好地传承下去是每个大学生的责任。本文以茶文化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具体的传承内容和授课方式,期望对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发展和建设,对非遗资源的传承起到一点儿借鉴作用。

  • 发挥文化馆职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奇葩,它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趋繁荣,文化馆借助自身优势加大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设计研究 2020-06-01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体验设计之间的联系。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设计,并将体验融入非遗文创产品的转化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设计与应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保护与传播提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