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浅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校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始呈现融合的趋势。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有关部门和团体组织了一系列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致力于通过日常教学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其它学科教师一样,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自觉地将英语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进行融合,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继承与传播。
-
强化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职能的研究 2020-06-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文化目标,社会各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 产较为重视。目前的文化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管理职能的概念不清晰,所以在管理职能的开展上也就出现了单一 化和混乱化的现象,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介绍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职能,并提出了开展的策略,希望促进社 会精神文明建设,使非物质文化可以得到传承和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以安徽池州为例 2020-06-01
文化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诸多困境,以安徽池州为例,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规划与资源整合相脱节、资源与品牌构建不协调、利用与创意发展不适应等困境,强化资源整合、注重品牌运营、坚持创意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路径。
-
保护非遗文化 传承民族经典 ——江苏省非遗文化“盾牌舞”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进校园,不仅是一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开创性举措,而且是培育在校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盾牌舞",宜兴市钮家小学秉承"在利用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突破盾牌舞进校园的配乐问题、盾牌舞儿童化的问题和盾牌舞校本化的问题,编撰了盾牌舞教材、组建了盾牌舞队、排练了盾牌操。非遗文化盾牌舞进校园的实践和探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效应,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同和赞誉。
-
论社区教育与闽南非遗的保护传承 2020-06-01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区教育宝贵的天然教材,它凝聚了闽南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近几年,随着工业现代化以及城镇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快餐文化”使本就濒临消亡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保护与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应倡导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融入到社区教育当中,从而唤起民众非遗保护传承的热情,投入非遗生产性保护,助力闽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
“文化强国”视角下非遗“活态传承”的透视与反思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在历经千年的生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文化积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工业化时代,农耕文明产生的"非遗"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困境,亟需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才能确保其"生命力",进而彰显"文化强国"的厚重文化底蕴。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文化强国"视角下非遗"活态传承"的具体策略,以期能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保驾护航。
-
当非遗遇见影视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2020-06-01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在影视市场中如日中天,其作为一种对中华文化直观性记载的方式,不仅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也受到广泛推崇。更为重要的是,非遗类纪录片也承担着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伟大使命。其中,工匠精神的传承在近期的非遗类文化纪录片中屡见不鲜,无论从叙事策略、视听语言的运用还是从传播途径和国际的影响力上来看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
淮河流域庙会空间文化传承研究 2020-06-01
淮河流域文化积淀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通过对皖淮地区庙会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该区域非遗项目类型及主要保护手段,提出庙会活动与城镇旅游风景区相结合,利用文化空间的再创造,为非遗在现代社会找寻更适宜的空间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