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非遗美食》:从美食切入,以文化为根 2020-06-01
节目真实记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匠心技艺以及非遗美食的制作过程,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倡议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纳入国家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饮食类项目数以万计。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
让非遗与旅游“亲密接触”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以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为例 2020-06-01
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位于洛阳古城,是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的一期工程,为河南省重点PPP项目,园区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园区以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填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承为主题,尝试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道路,将园区打造成为中原乃至全国最大规模、非遗产业化最为集中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非遗活态传承基地。园区自2017年4月开园以来,经常是游人如织,每逢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目前,园区引入国家、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余项,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成为洛阳市乃至河南省文化旅游新亮点。
-
打造非遗教育新样态 2020-06-01
2018年9月,全国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行,一场“非遗文化”的饕餮盛宴惊艳四方。我们在欣赏这些精妙绝伦的非遗项目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思考和探索如何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多年来,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秉承“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的有效途径,构建起了“华彩传薪”的校本课程体系。如今,已有30多项非遗项目变身学校课程。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分析 2020-06-01
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属性,结合最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下简称《非遗》)的立法目的和精神,考虑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的经验,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法律法规有所帮助。进而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先人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的对接模式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社会的产物,具有手工作坊式生产方式、小范围学徒式传承以及定点式销售等显著特点。当非遗试图进入产业化浪潮时,沿用已久的固有模式成了樊篱,一部分非遗难以进入产业化流程,一部分非遗则吸纳新的要素、技术和形态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模块。从使用与满足角度来看,这一部分的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模式探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 2020-06-01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的传承也体现在舞蹈艺术的传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为现代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提供了文化依据,促进了文化发展。随着国家对文化自信的不断重视,非遗舞蹈在群文舞蹈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探究非遗舞蹈保护以及群文舞蹈发展的内在联系。
-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 ——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与实践领域,其一方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化创意产业焕发生机,为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经济建设注入丰富的元素。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思考,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对其非遗制作技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以期能为我国各类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提供参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剪纸为例 2020-06-01
文章重点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并以剪纸为例,列举并分析与非遗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指出当代设计可将非遗作为独特的资源和概念,转化为文创产品设计,文中对于非遗与文创设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亦有阐述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