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复州皮影非遗传承与大连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推广与当前脱贫工作的有效结合,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契合扶贫工作的灵魂精髓,从文化角度、扶智角度开创了扶贫工作的新局面.作为大连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工艺的复州皮影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将同时对该非遗项目的发掘、保护、发展及文化扶贫工作的推进产生深远影响.
-
基于SOA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系统解构 2020-06-01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不断增加,许多学者纷纷对保护非遗做出研究,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经验的情况下,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系统,并尝试利用SOA系统解构方法,对非遗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行解构,探寻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交互关系,旨在对非遗的研究上有新方法的推进,并对非遗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
知识产权文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在基层工作中存在诸多难点问题,导致非遗项目保护工作存在诸多困境,知识产权文化视角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更高的工作要求。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知识产权视角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以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目标的实现。
-
绿色生态文化体系视角下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可持续发展述评 2020-06-01
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的重点生态涵养区,承载着展现雄安文化的重任,而作为白洋淀绿色生态文化体系的代表,同时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芦苇画,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实现绿色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媒介。通过政策支持与保护利用、提升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人才管理、创新绿色生态水乡生产技艺、发展非遗项目创意设计、接轨国际业态需求,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统筹了文化要素资源,推动了地方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雄安风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了自觉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有效统一。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研究 2020-06-01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江西非遗)是最具江西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独立艺术形态,它将传统与现代接通于当下,是赣文化传统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文章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方向,然后分析了政府扶持下的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向,最后从多业态联合角度分析了江西非遗音乐市场的发展。以此发挥其在文化市场上的公共作用,不断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社会大众整体文化素养及精神品位的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认同、自信和自豪感。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研究 2020-06-01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江西非遗)是最具江西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独立艺术形态,它将传统与现代接通于当下,是赣文化传统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文章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方向,然后分析了政府扶持下的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向,最后从多业态联合角度分析了江西非遗音乐市场的发展.以此发挥其在文化市场上的公共作用,不断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社会大众整体文化素养及精神品位的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认同、 自信和自豪感.
-
对群众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综合国力具有极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就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研究中心,明确群众文化在非遗传承中起到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并从群众文化角度进行思考,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旨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冀域满乡 ——布糊、剪纸、长卷之满族文化艺术寻奇 2020-06-01
满族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7 000多年前的肃慎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满洲族,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通过对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田野调查,我们获知,在对满族文化艺术保护和传承的进程中,丰宁的保护活动一直没有中断,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布糊画、满族剪纸、满族长卷等满族民间文化创作保留了"满史旗俗"的文化源流,满族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满族非遗进校园等保护措施,更是立体化地诠释了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宁实践",将包含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