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传统文化与山水问的"联姻"——探索酒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模式 2020-06-01
辽宁道光廿五酒作为全国唯一传承满族酿酒技艺的非遗项目,所具备的历史、文化、科研、社会价值在辽西乃至东三省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元素文化的交融,除了满足消费者单一的饮食文化需求之外,道光廿五白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项目,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纽带,在深层次的挖掘其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同时,如何利用其成熟的产业化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助推区域产业结构化调整,有效的与当地旅游产业对接,推动酒文化旅游向前发展,实现人文与旅游产业链相结合的模式,是值得我们考量的课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稿约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是由浙江师范大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全力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集刊》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长期关注非遗领域发展动态,既重视非遗理论研究,亦重视个案和田野调查。《集刊》自2008年以来已出版11期,刊发了一系列观点鲜明、见解独特的文章,在学界已有一定影响。
-
保护非遗“活化石” 传承“活态”民族文化 2020-06-0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承载着承上启下、延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加快现代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非遗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的“传递者”和“接力棒”。他们把从上辈的“老艺人”那里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艺的精髓,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进行着非遗文化的传承。没有了非遗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失传和消亡,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就失去了它的“根与脉”。
-
春已到 聊城非遗文化的守望与传承 2020-06-01
我国作为唯一没有历史断层的文明古国,礼达四海,文通天下,技巧功高之艺,口耳相授之德,随悠悠时光历久弥香。每年六月,还有专属于传统文化的节日狂欢——文化遗产日。足见国家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视。而江北水城——聊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是过去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其保护、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觉,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
丰城岳家狮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 2021-08-26
丰城岳家狮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
-
让百姓的生活美起来 2021-08-26
让百姓的生活美起来
-
廉政之花处处开 2021-08-26
廉政之花处处开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性保护的方法论与道路探究 2020-06-01
社会成员特别是新生一代对非遗文化认同的薄弱是非遗传承保护中的突出问题,这使得探求有目的地培养非遗文化认同的社会活动成了当务之急。教育是人类独特且高效的文化传递方式,依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搭建的平台,通过教育发挥主体性因素,塑造社会成员主动的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教育实践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显得重要而且必须。对非遗教育性保护方法论的探究,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思路、贡献力量;通过"非遗教育者共同体"与"非遗学科共同体"培养通识性非遗教育人才和专业性非遗教育人才,希冀走出一条中国本土的非遗保护道路——建构非遗教育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