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

共检索到 287 条数据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的现状与问题探析* 2020-06-01

    目前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运河非遗保护形势严峻、运河非遗旅游开发层次较低、各自为政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大力开发运河非遗体验旅游项目,积极推进运河非遗旅游开发的区域联动。

  • 新时代非遗文旅产品开发模式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如何对其保护与传承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文创产品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在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如何将非遗文旅产品的设计展现出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对非遗元素在文旅产品中的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目前旅游业与非遗文旅产品融合的3种主要发展路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城市品牌形象使旅游产业与非遗文创产品共同获益、制造出消费者认可的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分析了现存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融合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了科学的可实施方案。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机制研究* 2020-06-01

    实现和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是京杭运河非遗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必然选择。良性互动关系是以良性互动机制来维系和支撑的。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良性互动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力机制、合作机制、互利机制、创新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机制,应当全面实施运河非遗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估,大力加强旅游开发中的运河非遗保护,充分发挥运河非遗传承人的双重积极作用,合理开发运河非遗旅游产品,完善政府调控监管职能。这可以为其他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2020-06-01

    非遗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乡村创收,乡村振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文章选取三江县非遗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模式进行研究,从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生态”角度,提出三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非遗旅游促进侗族汉语普及和文化凝聚、乡村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农业示范区建设。

  • 基于游客感知的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深度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价值,可以增加国民的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西安市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游客感知视角来探讨西安市非遗的旅游深度开发,以期对西安市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 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接着对赣北非遗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赣北非遗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从完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非遗数字化工程、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及在创意中进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力求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旅游开发,达到合理管理、保护和传承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 印尼巴厘岛非遗保护与旅游利用的二元结构及其启示* 2020-06-01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被过度商品化、庸俗化,这似乎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然而,印尼巴厘人在利用传统歌舞、宗教仪式、手工技艺等“非遗”旅游资源过程中,却能够很好地平衡“神圣与世俗”、“本真与流变”、“局内与局外”、“传统与现代”等诸多二元关系,他们以“文化旅游”为中介,建构“社区参与”和“原生态利用”机制,妥善处理上述二元关系,从而有效地保护、利用、传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巴厘现象”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德夯苗寨非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6-01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德夯景区入选湖南省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最佳选择之一。以湘西德夯苗寨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德夯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提升德夯苗寨的核心竞争力、统一建筑风格、提高居民参与度、注重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