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 条数据
-
“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智慧开发、传承与发展 ——以依托包公故事的合肥包公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将“互联网+”向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延伸,推动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智慧开发、传承、发展。以依托包公故事的合肥包公园为研究对象,在“互联网+”智慧旅游的背景下,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借助时代契机、提炼非遗深度精髓、搭建非遗一体化、增添非遗科技体验、革新非遗旅游纪念品、丰富非遗旅游媒介等对策,实现合肥非遗包公园旅游“活”起来。
-
文旅融合背景下夏河县非遗旅游产品创新探索 2020-06-01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以及开发文旅产品的市场潜力,对夏河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从文旅融合的视角,根据夏河文化遗产的资源品质、遗产地的地域独特性,结合旅游消费需求,分析、探讨活化利用这些非遗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创新的可行路径,以期实现当地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机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紧密的互动关联关系,是京杭运河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产业合作共进的基础和必然联系,旅游开发为京杭运河非遗保护的有序传承和有力保护提供了支撑。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若对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不当,过度开发,会导致京杭运河非遗保护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蕴涵受到破坏。
-
基于公众感知的芜湖铁画非遗旅游保护与开发途径研究 2020-06-01
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芜湖铁画保护与传承具有长远意义。本文从公众感知视角,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的保护及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芜湖铁画非遗旅游产品保护与开发的结构和模式。
-
从文旅融合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2020-06-01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大产业融合的优势资源。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丰富,山西省旅游业发展需要规划山西非遗旅游开发。在现代技术手段的推动下,将非遗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把非遗打造为融入生活的一种旅游资源。山西非遗旅游价值的释放还需在非遗活态化、数字化和品牌化上努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下的旅游虚拟体验产品设计研究 ——以辽西木偶戏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工作,在目前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有许多诸如受众群体偏窄、传承收时空限制、大众关注度低和消费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基于非遗保护视角对其下产品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非遗旅游虚拟体验产品的开发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产品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
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保护与传承探索 2020-06-01
作为东莞市唯一的纯客家古镇,樟木头有着极富特色的客家文化资源,麒麟舞、麒麟制作、客家山歌、糍粑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生活在东莞历史舞台加快退去,令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传承受限甚至濒临失传的危险.新的历史形势下,怎样才能走出一条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本文从非遗+互联网、借助抖音等短视频传播平台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增强非遗人文内涵、挖掘非遗旅游资源等方面入手,对新形势下如何走出一条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进行了全面探索.
-
从文化遗产到文化旅游的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以厦门惠和石文化园为例 2020-06-01
文化和旅游天然联系紧密,但文旅融合发展并不是必然能实现,积极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途径与有效对策是当前文化旅游研究的紧迫任务。本文将以福建厦门惠和石文化园为研究对象,复盘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雕开发成石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尊重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围绕游客体验的主题化和丰富化进行故事阐释、空间展示、活动设计,同时坚守本土化和品牌化策略,可以实现非遗保护和旅游利用的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