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0)

共检索到 10 条数据

  • 陶瓷工艺视野下景德镇“非遗”传承现状 2020-06-01

    景德镇在千年制瓷的过程中,保留有数量众多的窑业遗存,是景德镇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和文化基础。陶瓷"非遗"的保护工作是景德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手工制瓷技艺是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重要的对象。其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省市级的"非遗"项目大多是以部分工艺环节作为立项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而出的体系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系统梳理了现有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状况以及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结论。

  • 景德镇陶瓷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对"非遗"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当代经济社会,时代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其是传统手工技艺类的保护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具有商业化特征的传统技艺"非遗"在生产性保护模式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探索已成为必然。本文分析景德镇陶器制作技艺保护模式及一些传承问题的同时,对其商业模式创新提出相关建议。

  • 21世纪以来景德镇陶瓷“非遗”制度探讨 2020-06-01

    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千年瓷都,拥有着丰富的陶瓷文化基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6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一直是个热点,政府建立了从国家层面到省、市级的多层次的政策,以指导"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系统梳理了"非遗"的相关政策及发展脉络,总结了景德镇"非遗"传承制度实施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 “非遗”视角下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新教育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 2020-06-01

    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活态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在新时代推广和传承景德镇陶瓷文化,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和国家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景德镇陶瓷大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通过将景德镇陶瓷文化非遗资源引入特色课程开发、产教融合、校内传承基地,构建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教学举措,从而构建起契合非遗传承发展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景德镇陶瓷文化“非遗”保护传承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景德镇柴窑的发展演变 ——基于国家级瓷窑作坊营造技艺传承人口述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2020-06-01

    通过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家旺的口述,结合资料的查找、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景德镇柴窑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景德镇沿用柴窑烧制瓷器,这一阶段为柴窑的过渡期;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柴窑基本被煤窑取代,退出主流的生产序列,此为柴窑的衰落期;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柴窑被完全停烧,一批私营作坊的小型柴窑接力生产,此为柴窑的恢复期;从2009年开始,柴窑烧成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传承和保护成为了柴窑烧成技艺延续发展的主题,此为柴窑的传承期。

  • 浅谈江西传统工艺品与旅游市场开发 2021-08-26

    浅谈江西传统工艺品与旅游市场开发

  • 汇聚非遗人才 共建传承平台招募帖 2020-06-01

    在漫长的制瓷历史中,景德镇历代瓷工创造了精湛的传统制瓷技艺,这是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也是留给世人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加强手工制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大非遗研究和传播力度,积极培养后备人才,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院)拟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作用,诚邀全市各类非遗人才及民间高手,联手共建传承平台,共享发展成果。

  • 非遗研培计划是我国发展振兴非遗的重要举措 2020-06-01

    与景德镇的结缘,源于2018年7月在文旅部的指导下,笔者作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负责人,在上海市文旅局、景德镇市文旅局、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学校团队的支持下,整合我校在品牌建设领域的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独特优势,组织策划了2018、2019两期景德镇非遗品牌智造研修班。